長頸鹿物種分類新焦點:四種物種的保育新策略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25年8月21日正式確認了四種獨立的長頸鹿物種:北方長頸鹿、網紋長頸鹿、馬賽長頸鹿和南方長頸鹿。這項基於廣泛遺傳學和解剖學研究的重大分類學修訂,承認了每個族群獨特的保育需求,標誌著長頸鹿保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此分類的變革對長頸鹿保育具有深遠影響,促使保育工作從過去的概括性方法轉向更具針對性的策略。每個物種都面臨著特定的生存威脅,需要量身定制的保育措施。例如,北方長頸鹿目前是數量最為稀少的,僅約7,000隻,牠們的生存受到政治不穩定和盜獵的嚴重威脅。馬賽長頸鹿約有44,000隻,主要棲息於肯亞和坦尚尼亞,面臨嚴重的棲息地喪失問題。網紋長頸鹿約有21,000隻,主要分布在肯亞,部分地區的族群數量顯示出恢復跡象。而南方長頸鹿數量最多,約有69,000隻,廣泛分布於南部非洲。

長頸鹿保育基金會(GCF)和非洲野生動物基金會(AWF)等組織正加強其保育行動。GCF的足跡遍及21個非洲國家,專注於棲息地保護和威脅緩解,其工作影響了超過40萬平方公里的長頸鹿棲息地,涵蓋了所有四種長頸鹿。AWF則在察沃-姆科馬茲邊界區域實施保育策略,透過社區保護區來應對棲息地退化和盜獵問題,並在2023年保護了非洲長頸鹿總數的24%,相當於超過7,800隻個體。

科學家們指出,長頸鹿的分類學變革至關重要,這有助於更精確地評估其保育狀況並制定有效的保育策略。根據GCF的數據,北方長頸鹿的數量已下降超過90%,網紋長頸鹿下降近80%,馬賽長頸鹿下降超過50%。這種差異性凸顯了物種級別認知的必要性,以便採取更具體的保育行動。例如,在肯亞的馬賽馬拉地區,社區保護區透過生態旅遊為當地社區帶來了超過每年550萬美元的收入,這些收入被重新投資於反盜獵、學校、醫療服務和野生動物保護。

此次將長頸鹿正式劃分為四個獨立物種,是保育領域的一項重大進展。透過深入了解每個物種面臨的獨特挑戰,保育專家能夠制定更有效的策略,以確保這些標誌性哺乳動物的永續生存。這項分類學的更新,不僅是科學上的里程碑,更是為長頸鹿的未來保育注入了新的希望與方向。

來源

  • The Star

  • AP News: How many giraffe species are in Africa? New scientific analysis quadruples the count

  • Giraff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 African Wildlife Foundation

  • Reticulated Giraffe Conservation in Kenya

  • Giraff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 Zoo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