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認知能力:神經生物學家探討牠們對人類語言的語義理解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人類與狗之間的關係,代表著一段深刻的共同演化歷程,在這段歷史中,犬類發展出獨特的感知機制。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狗僅僅對人類語氣中的情感基調做出反應;然而,現代科學證據明確指出,牠們具備捕捉詞彙語義內容的能力。這種能力始於自然選擇的過程,該過程傾向於選出更溫順的個體,從而促成了物種間的緊密互動與相互影響。

匈牙利布達佩斯羅蘭大學(Eötvös Loránd University)的 BARK 實驗室中,神經生物學家和動物行為學家正深入研究狗對人類語言理解的深度。透過分析狗在聽取人類語音時的腦部活動,研究顯示牠們不僅能區分熟悉的詞彙單元,還能識別語氣的抑揚頓挫,甚至能分辨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例如英語與匈牙利語。這項發現強烈暗示,狗的大腦中存在著專門處理語言意義的神經機制,儘管牠們是以非口語的方式來表達這種理解。

令人驚訝的是,即使缺乏慣常的情感「線索」,狗提取語義資訊的能力依然得以維持。針對不同品種狗進行的實驗證明,即使在單調、缺乏情感的語音中,動物也能辨識出自己的名字。更進一步,當聽到讚美聲時,狗的大腦活化模式與牠們實際獲得獎勵時的反應相似。此外,狗將所說的詞彙與特定物體聯繫起來的能力也獲得證實:當展示的物體與所說的詞彙不符時,牠們的腦部活動會發生變化,這與人類面對不一致資訊時的反應是類似的。

當前的研究也強調了某些犬種的驚人天賦:例如,邊境牧羊犬(Border Collie)或貴賓犬(Poodle)的詞彙量可能超過 300 個單詞。狗的溝通方式是多面向的,包含數十種非語言信號,像是耳朵的位置、尾巴的擺動,或是舔嘴唇以緩解壓力。我們應當將重點從期待口頭回應,轉向透過清晰的語氣和手勢來發展非語言對話,同時避免過度提高音量,因為這會引起狗的壓力反應。

展望未來,神經語言學家預見透過技術介面實現直接的「對話」,讓動物能夠表達自身狀態,例如透過專門的面板傳達「我感到無聊」。此一進展得到了近期研究的支持:歐洲於 2025 年啟動了透過分析狗吠聲的語氣來識別其情緒的實驗,這標誌著深化跨物種相互理解的下一個重要階段。

來源

  • Pravda

  • Газета.Ru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