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達魯西亞北方禿 ibis 生物多樣性復育成果豐碩

编辑者: Olga Samsonova

安達魯西亞地區在北方禿 ibis(Geronticus eremita)的復育計畫上取得了顯著的進展,該物種曾一度在此區域滅絕,如今在「Proyecto Eremita」計畫的細心照料下,種群數量蓬勃發展。

在 2025 年的繁殖季節,共有 51 對北方禿 ibis 參與繁殖,成功哺育了 56 隻雛鳥,這與 2008 年僅有一對成功哺育一隻雛鳥的艱難時期形成鮮明對比。這項始於 2004 年的保育工作,已從實驗性的野放計畫,演變成一項強而有力的本土動物保育倡議,主要目標是在加的斯省的 La Janda 地區建立一個能夠自我維持的北方禿 ibis 種群。與赫雷斯德拉弗龍特拉的「阿爾貝托·杜蘭」動物植物園的合作是成功的關鍵,該動物園在圈養繁殖、研究和公眾意識提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透過與區域環境機構及合作實體的協調,此夥伴關係旨在進一步擴大該物種的棲息範圍。

該計畫還致力於重新評估北方禿 ibis 在安達魯西亞瀕危物種目錄中的分類,並推動科學知識的傳播。2025 年 3 月在赫雷斯德拉弗龍特拉舉行的第三屆北方禿 ibis 國際研討會,匯聚了國際專家,鞏固了安達魯西亞在該物種復育方面的領導地位。為了進一步加強保育工作,安達魯西亞政府與 Barbate 的 Los Eremitas 莊園簽署了協議,將其設施納入野放策略。此外,還與歐洲北方禿 ibis 保育研究的領導者「Waldrappteam Conservation & Research」建立了重要的聯盟。

這項合作包括開創性的導引遷徙體驗,由專業團隊利用動力傘教導幼鳥遷徙。這些導引遷徙結合 GPS 定位追蹤,能識別更安全的遷徙路線,並有效降低非法狩獵和電擊等威脅,顯著提高了生存率。知識轉移也是一項重點,最近與加泰隆尼亞簽署了協議,分享野放過程的專業知識。聯合工作小組將協調兩地區的馴化、野放和監測協議。

這些綜合努力使安達魯西亞成為北方禿 ibis 保育的典範,目前該地區的北方禿 ibis 種群已超過 300 隻,擁有 39 個繁殖對。這項成就彰顯了嚴謹規劃、持續監測和機構承諾在野放瀕危物種方面的力量。國際合作與在地奉獻精神,對於這個瀕危物種的未來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自 2004 年「Proyecto Eremita」啟動以來,安達魯西亞的北方禿 ibis 種群已從最初的單一繁殖對增長到 39 對,總數超過 300 隻,這顯示了保育工作的顯著成效。此外,由奧地利「Waldrappteam」主導的導引遷徙計畫,成功地將幼鳥引導至西班牙南部,這項長達 2,800 公里的遷徙,不僅是該物種復育的創舉,也為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該計畫的目標是到 2028 年,使歐洲北方禿 ibis 的種群數量超過 350 隻,並實現獨立遷徙。這些努力證明了透過跨國合作與創新方法,能夠有效逆轉瀕危物種的嚴峻處境。

來源

  • NoticiasDe.es

  • Andalucía se sitúa como referente internacional en la conservación del ibis eremita alcanzando los 300 ejemplares y 39 parejas reproductoras

  • Jerez acogerá un Simposio Internacional sobre el Ibis Eremita del 11 al 14 de marzo en El Alcázar

  • Jaime Espinar inaugura el Simposio Internacional sobre el Ibis Eremita “que sitúa a Jerez en el centro del debate sobre estas aves y su recuperació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