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的白鸛保育計畫在2025年迎來了歷史性的成功,科茨沃爾德野生動物園(Cotswold Wildlife Park)在這一季成功哺育了48隻雛鳥,創下了自2016年計畫啟動以來的新紀錄。這項旨在於英格蘭南部重新建立白鸛族群的合作計畫,至今已成功野放超過200隻幼鳥。保育人員透過追蹤器監測這些白鸛的遷徙旅程,橫跨歐洲與非洲,為了解牠們的遷徙模式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園區的飼養員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會像候鳥父母一樣,悉心照料雛鳥約35天,待牠們羽翼漸豐,便將牠們放歸野外,期盼牠們能重返英國繁衍後代。
白鸛的重現對於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牠們有助於控制昆蟲與小型動物的數量。2024年,該計畫成功將33隻白鸛從科茨沃爾德野生動物園野放到西薩塞克斯郡,其中有六隻在11月前已成功抵達摩洛哥,這證明了該計畫在物種重新引入方面的成效。這些積極的成果也激勵了進一步的生態復育工作,例如Citizen Zoo正在評估將白鸛引入大倫敦地區的可行性,旨在連結現有的薩塞克斯郡和薩里郡的白鸛族群與首都的潛在棲地。
白鸛曾是英國常見的鳥類,但在約600年前因過度獵捕和棲地喪失而消失。牠們的重新引入不僅是一項保育成就,更是一場文化復興,因為白鸛常被視為幸運與更新的象徵。該計畫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於英國南部建立50對野生繁殖對。薩塞克斯郡的成功經驗已激勵了類似的行動,預計白鸛將再次翱翔於倫敦的天空,象徵著都市環境的生態再生。此計畫的推動方式包含社區參與、棲地繪製以及評估公眾與政治支持度,與伊靈河狸重新引入等成功的生態復育項目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些壯麗鳥類的歸來,有力地提醒著我們生態系統的相互關聯性,以及在投入專注努力後,大自然恢復的巨大潛力。
值得注意的是,白鸛的遷徙路線研究顯示,牠們的旅程充滿挑戰。例如,在2015年對東方白鸛的衛星追蹤研究中,發現牠們的秋季遷徙距離平均為2968.3公里,遷徙時間平均為48.1天,且會經過長白山脈和燕山山脈等主要山脈阻礙。此外,歐洲的保育團體也曾因追蹤器失效而收到高額電信帳單,顯示了保育工作的複雜性與意想不到的開銷。這些細節突顯了保育工作的多面向,從野放、棲地復育到科學監測,都需要持續的投入與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