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狗訓練如何促進細胞再生:一項針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退伍軍人的研究
编辑者: Екатерина С.
一項針對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美國女性退伍軍人所進行的最新研究,再次證實了人與動物之間連結所蘊含的強大療癒力量。這項發現為非傳統的心理健康支持方法提供了堅實的生物學依據。
這些女性參與了一項為期八週的密集訓練計畫。在計畫中,她們親身實踐了利用正向強化技巧進行狗隻訓練,並學習如何解讀犬隻的肢體語言與溝通訊號。研究人員將她們的經驗與一個對照組進行了嚴謹的比較。對照組的成員並未參與實際操作,而是透過觀看關於犬隻準備工作的影片來替代實務課程。這項研究在細胞層面所揭示的結果,可謂極具啟發性,為身心健康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
直接參與馴狗訓練的受試者,其端粒(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結構)長度出現了顯著延長的現象。端粒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和長期慢性壓力而自然縮短,而端粒的延長直接表明身體的生物磨損速度有所減緩,是細胞層面延緩老化的明確指標。與此同時,僅在旁觀察過程的對照組,則記錄到端粒縮短,這正是細胞快速老化的典型跡象,通常發生在經歷過嚴重或長期壓力的人群身上。
對於那些曾有戰鬥經驗的退伍軍人而言,這種透過積極互動而達成的減緩老化的效果尤其顯著。這強烈暗示著,與犬隻建立深度的、主動的連結,能夠有效抵消創傷後壓力在生理上所留下的深層持久印記。儘管如此,無論是積極訓練組還是觀看影片的對照組,她們的焦慮程度和整體壓力水準都有所下降,這突顯了任何有組織、以關懷和責任為導向的結構化活動都具有普遍的治療價值。
這項由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Atlantic University of Florida)專家與其他機構合作進行的研究進一步顯示,每週僅需一小時與犬隻的互動,便足以影響關鍵的衰老標誌物。此外,科學家們還利用特殊感測器,持續監測並記錄了包括心率在內的其他生物壓力指標。由此可知,與動物建立深層且積極的連結,是促進內在平衡恢復和生命過程和諧化的強大因素,其益處甚至能體現在保護基因結構的層次上,為非藥物支持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佐證。
來源
20 minutos
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