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語誦讀的「梵語效應」:神經科學揭示其增強記憶與專注力

编辑者: Vera Mo

古印度梵語誦讀的傳統,如今已獲得科學界的認可,證實其對人類大腦具有深遠的影響。透過嚴謹的記憶與背誦吠陀經文,這項流傳數百年的練習,已被證實能有效提升記憶力、專注力及整體認知能力。

這種被稱為「梵語效應」(Sanskrit Effect)的現象,成功地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神經科學連結起來,展現了歷久彌新的練習如何能強化大腦。此效應特別指涉那些致力於記憶與誦讀如《吠陀經》等長篇梵語經文的個人,其大腦所觀察到的積極神經變化。神經科學家詹姆斯·哈澤爾(James Hartzell)博士的研究引入了此概念,他指出,記憶吠陀咒語能導致與記憶和認知相關的大腦區域擴大。他的研究顯示,專業的吠陀學者,透過長期的口傳傳統訓練,其大腦中負責記憶、學習和聽覺處理的關鍵區域,相較於未進行此類練習者,擁有更多的灰質。

梵語效應的機制涉及梵語誦讀中固有的精確發音、結構化語法和節奏性韻律。這種需要投入、重複和專注的腦力鍛鍊,能實際訓練大腦,進而提升認知能力。誦讀的節奏性要求深度專注,能有效減少分心並延長注意力持續時間。持續的聆聽與重複能精煉大腦處理和記憶聲音模式的能力,而梵語複雜的結構則有助於培養語言和認知靈活性。

近期的發展包括了「Sanatan Wisdom Foundation」基金會的努力,該基金會致力於將古印度知識與神經科學相結合。其「Nada Yoga Research Institute」與印度頂尖學府如AIIMS和IIT合作,利用腦電圖(EEG)和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等工具研究腦波活動,初步發現顯示α和θ波的增強與認知能力提升及壓力減輕有關。一項於2024年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an Psychology》發表的期刊研究發現,透過吠陀誦讀,特別是「Medha Suktam」咒語,能顯著改善參與者的口語工作記憶和視覺持續注意力。這突顯了這些古老練習對認知健康的實際益處。

梵語效應強調了古老的口傳傳統如何能正面地塑造現代大腦。投入梵語誦讀與記憶,為人們提供了一條通往更敏銳記憶力、更佳專注力及更強大心理韌性的途徑,是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中提升認知功能的自然方法。

來源

  • India Today

  • Scientific American

  • Wikipedi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an Psychology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