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oogle發起、Livity在「未來報告」框架下執行的最新調查,歐洲年輕人對人工智慧工具的參與度極高。這項針對超過7000名青少年的問卷結果顯示,有高達40%的受訪者幾乎每天或每天都會使用AI。他們認為AI的主要優勢在於能顯著加速學習過程,並提供即時的資訊獲取管道。
然而,這種年輕世代在自我發展領域展現出的熱忱,卻與現有的體制結構產生了摩擦。調查數據指出,有2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教育機構尚未正式批准任何基於AI的工具。學生個人主動性與正式教育體系之間的這道鴻溝,凸顯了制定負責任的教學策略以及為AI整合提供明確指導方針的迫切性。
在數位衛生與網路安全的議題上,家長仍然是青少年獲取資訊最權威的來源,佔了32%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對父母的信任度自然會逐漸降低。這項趨勢強調了在早期階段培養數位素養技能的關鍵重要性,以便讓年輕人能夠以更審慎、更具意識的方式與科技進行互動。
在國際層面上,教育界對AI潛力的認可正在持續提升。歐洲理事會已於2025年5月呼籲,應制定一項具備包容性、道德性並以人為本的策略,將AI納入學術領域。此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2025年的國際教育日主題定為人工智慧,旨在鼓勵各方投資於教師和學生的培訓。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黛麗·阿祖萊(Audrey Azoulay)強調,AI應當作為學習中人性與社會層面的補充,而非取代品,並將教育參與者的自主性與福祉置於核心地位。
在這些廣泛的討論背景下,歐洲將從2025年8月開始,針對通用模型實施新的透明度義務規定。這反映了社會大眾對於科技進步必須與基本教育價值觀和諧共存的強烈要求。教育機構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角色定位,確保教育框架能夠成為引導年輕人將AI能量導向建設性方向的有效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