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正透過一項重大的教育政策轉變,將數位與媒體素養正式納入國家課程的強制性組成部分。根據2025年3月21日頒布的CNE/CEB第2號決議,此舉旨在全面提升學生在數位時代所需的關鍵能力,以應對日益複雜的資訊環境。
這項教育改革與國家通用課程基礎(BNCC)的目標高度契合,強調學生應具備運用科技、批判性地分析資訊、理解數位文化以及掌握運算思維等核心技能。其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使他們能夠有意識地消費資訊,並更有效地解讀數位媒體內容。巴西教育界專家,如Luiz Cláudio de Araújo Pinho教授,主張採取跨學科的教學方法,例如在數學和葡萄牙語課程中分析含有經濟數據的社群媒體貼文,藉此教導學生驗證資訊來源並辨識假訊息。
歷史與地理等科目也將納入環境新聞的探討,鼓勵學生就不同觀點進行深入討論。為達成此目標,教育工作者被鼓勵引導學生比較線上內容、研究資訊的起源、透過電影分析媒體的角色、創作影音專案,並參與數位社會倡議活動。此教育轉型旨在為學生在全球化的數位世界中做好準備,培養他們的批判性自主、倫理實踐以及解決社會問題的可持續性方法。
此外,Rede Pitágoras等教育機構正積極推動此項變革,透過舉辦如Summit Pitágoras等活動,指導教育領導者確保學生在數位與媒體教育中的學習權利。運算思維(Computational Thinking)在巴西教育體系中的整合已是全球趨勢,自2018年起已納入國家學習標準(BNCC),強調其在問題解決和系統性思維中的重要性。研究顯示,數位素養課程能顯著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資訊評估能力,例如一項研究發現81%的學生在媒體與資訊素養課程後展現出可接受程度的批判性思維。
這項全面的教育策略不僅是為了跟上數位時代的步伐,更是為了賦予下一代在日益複雜的資訊環境中茁壯成長所需的工具和認知能力,培養具備高度判斷力和責任感的數位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