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證實人類具備「遠距觸覺」潛力:感知邊界拓展至第七感
编辑者: Elena HealthEnergy
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揭示了人類先前未被承認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被研究人員描述為「遠距觸覺」(remote touch)或「第七感官」。來自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MUL)和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團隊證明,人類可以在不與物體發生直接物理接觸的情況下,感知到它們的存在。傳統上,觸覺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必須透過與表面直接接觸才能產生的感覺,這項突破性的發現徹底顛覆了我們對人類感知能力的既有認知。
研究人員的靈感來源於動物界,特別是鷸科和鴴科等涉禽,牠們擁有在沙子下方尋找食物的特殊本領。科學家們推測,人類的神經系統或許也能夠捕捉到透過顆粒介質傳播的微弱機械反應。這項關鍵實驗的細節已在 IEEE ICDL 會議上發表。實驗的核心設計是讓志願者將手指緩慢地插入沙中,試圖在實際接觸到隱藏的立方體之前,就偵測到它的位置。實驗結果令人震驚:參與者能夠以約 70.7% 的準確度確定隱藏物體的位置,這遠遠高於隨機猜測的可能性。
這種非凡的成就歸因於人類手部無與倫比的敏感性。當固體物體存在時,它會在周圍的沙粒中引起微小的變形,而人類的皮膚能夠精確地記錄這些微觀的形變。這種感知之所以產生,是因為手指在顆粒材料中移動時,會產生細微的位移,這些位移從隱藏的物體上「反射」回來,進而被手部的感覺受體接收。為了進行對比,研究人員還部署了一個配備了先進觸覺感測器和 LSTM 機器學習演算法的機器人系統。然而,這套機器人系統的準確度僅有 40%,同時還產生了更多的錯誤警報。這強烈凸顯了在這種精細感知環境下,人類微調感知能力的卓越性。
對於這種間接感知機制深入的理解,為工程學和技術開發開闢了全新的視角。這些知識未來可用於設計更為精密的觸覺感測器,以及為觸覺受損者提供更先進的輔助設備。此外,它還能推動在能見度受限環境下運作的系統發展,例如在進行考古挖掘,或是探索其他行星表面時的應用。倫敦瑪麗王后大學(QMUL)Prepared Minds 實驗室的主管伊莉莎白塔·凡賽斯(Elizabetta Versace)指出,這項研究是首次在人類身上探討遠距觸覺現象,並正在改變我們對生物感知世界的理解。她的團隊計劃進行進一步的調查,以確定這種技能在不同人之間的變異性,以及限制其表現的潛在因素。
來源
La Razón
La Razón
Cadena 3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