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象展現複雜手勢溝通能力,新研究揭示其高階認知潛力

编辑者: Alissa Liepinya

一項於2025年7月發表在《皇家學會報告 B》的開創性研究,首次證實非洲草原象能夠運用一系列精確且具目的性的手勢來傳達其特定需求,尤其是在與專注的人類互動時。這項研究將目標導向的姿態溝通能力,從靈長類動物的範疇延伸至非靈長類哺乳動物,擴展了我們對動物認知與社會訊號傳遞的理解。

研究團隊在辛巴威的17頭半圈養大象身上進行實驗,他們提供兩種托盤,一種裝有六顆蘋果,另一種則為空盤,藉此觀察大象在不同情境下的手勢反應。研究人員發現,當人類實驗者在場且注意力集中時,大象會運用多達38種不同的手勢,這清楚表明牠們具備「受眾導向性」,理解到需要有專注的接收者才能達成目標。

當大象的需求僅部分滿足時,牠們會持續透過手勢表達,甚至會發展出新的手勢來替代無效的請求。這種堅持與變通的行為模式,顯示出大象展現出先前認為僅限於靈長類動物的認知複雜性與意圖性。研究領導者 Vesta Eleuteri 強調,這種能夠運用多樣手勢有意識地傳達目標的能力,在其他具有複雜社會結構和高度智慧的物種中也可能獨立演化而來。

這項題為「探討大象姿態溝通中的意圖性」的研究,挑戰了先前對非靈長類物種複雜溝通能力的認知限制。研究結果顯示,高度智慧且社會化的物種可能獨立演化出複雜的認知溝通技能,這為我們理解動物認知與溝通開闢了新的視角。例如,研究中觀察到有大象會用樹枝敲擊地面,或吹動樹葉來吸引注意力,這些都是為了更有效地傳達牠們的需求。

此外,研究也指出,大象會評估其手勢的溝通效果,並在必要時調整策略,這與人類溝通中的「第一階意圖性」概念相符,即個體運用手勢來影響他者的行為以達成特定目標。這項研究為我們理解動物世界的溝通奧秘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暗示著其他高度社會化的物種也可能擁有類似的複雜溝通能力。

來源

  • Earth.com

  • Phys.org

  • Phys.org

  • Modern Science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