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号乘组因太空碎片威胁延迟返航后成功着陆
编辑者: S Света
由三名航天员组成的“神舟二十号”任务乘组,在“天宫”空间站完成了为期六个月的驻留任务后,已顺利返回地球。此次返航原计划于2025年11月5日进行,但由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CMSA)需要对一起疑似太空碎片撞击事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返航日期被推迟。最终,航天员陈冬、陈中瑞和王杰乘坐此前将接替乘组送达空间站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
“神舟二十号”乘组的任务始于2025年4月。为了确保空间站的持续运行,CMSA于2025年10月31日发射了“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实现了乘组轮换,使空间站暂时容纳了六名航天员,这是保障连续载人运行的标准做法。该乘组在轨时间超过了202天。任务指挥长陈冬创造了新的纪录,其累计在轨时间超过417天,成为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人。在驻留期间,航天员们不仅完成了空间站的维护工作,还根据现有数据,成功开展了约90项科学实验,涵盖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学和空间天文学等多个前沿领域。
着陆地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戈壁沙漠深处的东风着陆场。该综合设施于2021年9月投入使用,采用成熟的搜救方案,动用了空中和地面搜救力量。此次“神舟二十号”事件再次凸显了轨道碎片问题的严峻性。根据欧洲空间局(ESA)的估计,目前有超过一百万个直径大于一厘米的碎片围绕地球运行,对航天器的安全构成持续威胁。
在11月5日宣布潜在撞击风险后,CMSA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程序,包括对返回舱的结构完整性,特别是其隔热罩,进行了技术评估。当时曾考虑启用无人驾驶的“神舟二十二号”飞船来替换可能受损的返回舱模块。然而,最终决定乘组乘坐“神舟二十一号”返回。在离开前,“神舟二十号”乘组成功为空间站安装了增强型碎片防护罩。“天宫”空间站是一个由三个舱段构成的结构,于2021年至2022年间发射,拥有约340立方米的宜居空间。尽管返航有所延迟,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有力地证明了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的运行韧性,并再次强调了飞行安全高于任务进度的首要原则。
来源
The Independent
Reuters
AP News
Reuters
Reuters
Space.com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