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确认星际天体3I/ATLAS为彗星 揭示其古老起源
编辑者: Velgush Света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25年11月19日正式宣布,被编号为3I/ATLAS的星际天体确认为一颗彗星。此项权威结论基于跨越多个观测平台的综合数据分析,旨在为科学界提供确凿证据,并平息了关于其可能具有人造起源的猜测。3I/ATLAS是人类记录到的第三个穿越太阳系的星际来客,继1I/ʻOumuamua和2I/Borisov之后。
该天体于2025年7月被美国宇航局资助的ATLAS系统首次捕获。科学定性的关键证据来自于其在内太阳系中的动态表现,特别是2025年10月初与火星的近距离接触,最近距离约为2800万公里。随后,该天体于2025年10月29日到达近日点,以约2.03亿公里(1.36个天文单位)的距离掠过火星轨道内侧。此次近距离飞越火星及其轨道演化,为国际观测网络提供了宝贵数据。
在2025年11月19日于马里兰州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举行的简报会上,NASA官员给出了明确结论。NASA副局长阿米特·克沙特里亚指出,3I/ATLAS的整体行为完全符合彗星的物理模型,科学任务理事会副局长尼古拉·福克斯也强调观测中未发现任何指向人造结构的信号。科学家汤姆·斯塔特勒博士形容该彗星是“洞察深层过去的窗口”,推测其年龄可能高达七十亿年,暗示其可能在太阳系形成之前就已存在。
对3I/ATLAS的全面表征得益于全球天文资产的协同努力,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提供的光谱分析,后者成功捕获了彗发中释放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的特征信号。欧洲航天局(ESA)的火星快车号和ExoMars痕量气体轨道器在10月飞越期间进行了关键监测,提升了轨道预测精度。此外,STEREO-A航天器和中国的“天问一号”环绕器也成功进行了观测。
尽管该天体约210,000公里/小时的相对太阳速度和不同寻常的轨道最初引发了关于工程起源的联想,但最终的科学证据倾向于自然成因。南非的MeerKAT射电望远镜检测到与天然羟基自由基一致的信号,以及对氰化物和原子镍等天然释放物的光谱确认,巩固了其彗星分类。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其镍含量略高于预期,但该元素在2I/Borisov及部分太阳系彗星中也曾被观测到。
就行星防御而言,3I/ATLAS不对地球构成威胁,其最近一次接近地球的日期定于2025年12月19日,距离约为2.69亿公里。完成对太阳系的访问后,该天体预计在2026年春季飞越木星轨道,随后将永久性地脱离太阳系。此次多方协作的观测行动,为研究星际访客路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验证案例,并为研究银河系“厚盘”区域的天体提供了独特视角。
来源
Deutsche Welle
Science Alert
NASA
Space.com
NASA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