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10月1日起,美国将对从欧洲进口的品牌和专利药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除非相关公司在美国建立生产设施。 此举旨在激励制药企业在美国本土建厂,以加强国内制造业和供应链。 对于已在美国开始建设或正在建设生产厂的公司,将免征此项关税。
欧洲联盟方面表示,根据2025年7月达成的贸易协定,欧洲药品出口至美国的关税上限为15%。 尽管如此,美国的这一新政引发了对该贸易协定可能被违反的担忧。 欧盟强调,该协议为其经济运营商提供了免受更高关税的保障。
此项政策的宣布已对市场产生影响,欧洲主要制药公司的股价普遍下跌。 根据Tradegate平台的数据,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罗氏(Roche)、诺华(Novartis)和阿斯利康(AstraZeneca)等公司的股价下跌了约1.8%至2%。
为应对潜在关税风险并扩大产能,多家大型制药公司已宣布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投资。礼来公司(Eli Lilly)自2020年以来已承诺在美国投资超过500亿美元,并计划建设四个新的生产基地。 诺和诺德(Novo Nordisk)也宣布将投资41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设第二个药品灌装和成品加工厂。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大型药企正加大在美投资,但短期内实现产能转移仍面临巨大挑战,因为新建大型制药厂通常需要数年时间和巨额资本投入。 此举可能推高药品成本,并对患者获取药物造成影响。 长期来看,这一事件或将促使全球制药行业重新评估其生产布局,并加速向更具韧性和区域化的供应链模式转型。
印度作为美国重要的仿制药供应国,由于其主要出口产品为仿制药,而仿制药不在本次关税范围内,因此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 然而,全球药品供应链的潜在中断和药品成本的可能上升仍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