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共和国于2025年10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中,右翼民粹主义政党ANO党取得了显著的胜利,获得了35.5%的选票。 这一结果引发了对其未来对乌克兰坚定支持的担忧,特别是军事援助方面。总理彼得·菲亚拉领导的中右翼“共同体”联盟获得了22.4%的选票,而极右翼的“自由与直接民主”(SPD)党获得了约12%的选票。 预计ANO党将组建联合政府,可能包括SPD党。
ANO党领导人、前总理安德烈·巴比什一直严厉批评现政府对乌克兰的大规模军事援助,称其为“腐烂的”,并誓言要停止援助,理由是“不合理的涨价”。 这一立场与菲亚拉政府截然不同,后者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全面入侵以来一直是基辅的坚定盟友。捷克共和国是最早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之一,包括苏联时期的坦克和火炮,并且一直是协调欧洲更广泛支持的关键参与者。 政府的军火计划一直在向乌克兰供应炮弹,巴比什承诺停止该计划引发了乌克兰盟友的警报。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重大的政策转变可能需要议会的大力支持并可能面临内部阻力,但选举结果确实带来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捷克共和国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巴比什的立场与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和斯洛伐克总理菲佐等领导人相似,他们对援助乌克兰持更为谨慎的态度。 这种潜在的政策转变可能会影响地区安全和欧洲对冲突的整体立场。 选举结果标志着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可能影响关键弹药的供应和地缘政治格局。 这一选举结果凸显了国内政治与国际承诺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虽然现任政府一直倡导对乌克兰的坚定支持,但ANO党的胜利预示着外交政策重点可能发生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将是决定捷克共和国是否继续作为乌克兰关键支持者,还是转向更谨慎或中立国际立场的关键时期。
分析人士指出,安德烈·巴比什关于停止对乌军事援助的言论,尽管是政治表态,但也可能反映出其将重心转向国内问题的意图,这可能被一些依赖捷克对欧盟整体防御能力贡献的欧洲国家视为支持减弱的信号。同时,专家们指出,捷克作为北约和欧盟成员国,无法完全忽视对盟友的共同义务,这可能导致在进一步援助乌克兰问题上寻求妥协方案。这可能包括将部分倡议置于北约框架下,或寻求新的、更易被新政府接受的合作形式。
在入侵的第一年,捷克共和国向乌克兰提供了89辆坦克、226辆作战和装甲车辆以及38门榴弹炮,其中约三分之一的装备来自军队库存,其余来自捷克国防公司。直接提供给乌克兰的援助总市场价值约为100亿捷克克朗,另有300亿捷克克朗用于军事装备和弹药的出口许可证。公民还通过众筹活动筹集了15亿捷克克朗,用于购买RM-70 Vampire火箭发射器和“维克多”系统等武器。捷克武装部队、政府资助、公众筹款活动和商业供应的总价值使捷克共和国成为乌克兰军事装备的主要供应国之一,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相对于国家规模而言。在战争的第一年,捷克共和国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一百万发炮弹和大口径弹药,以及总价值400亿捷克克朗的火箭和反坦克手榴弹。
尽管欧洲国家总体上保持着对乌克兰的高度支持,民意调查显示平均有65.2%的欧盟公民支持军事援助,但个别国家的政治转变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例如,在捷克,尽管总体上存在支持,但选举结果预示着政策可能发生变化。这凸显了在持续冲突背景下,民意与政治决策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