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RNA中的隐秘模式:神经精神障碍的共同分子基础
编辑者: Katia Cherviakova
最新的科学研究揭示了核糖体RNA(rRNA)序列中存在特定的重复基序,这些基序与一系列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和精神状态的严重疾病表现出稳定的关联性。研究人员将焦点集中于四种主要的神经精神障碍: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这一发现强有力地表明,此前主要被视为结构性组分的rRNA,在与这些复杂疾病相关的基因精细调控中,扮演着远比想象中更为关键的角色。
这项由托马斯·杰斐逊大学的伊西多尔·里古索斯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深入研究,涉及对完整人类基因组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家们成功识别出rRNA中反复出现的模式,这些模式集中在功能与神经系统活动直接相关的基因区域,特别是那些被标记为对上述神经精神障碍至关重要的基因。这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已于2025年10月在权威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发表。它为我们理解非编码蛋白质的遗传物质如何影响大脑功能调控,开启了全新的篇章。
这些模式的保守性,通过它们在小鼠、果蝇和蠕虫的rRNA中同样存在而得到证实,突显了其深刻的进化意义。里古索斯博士指出,这种结构在数百万年的进化历程中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这表明这些基序并非偶然现象,而是影响基本生命过程的根本要素。rRNA中共同基序的发现,为解释自闭症、ADHD、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经常观察到的共病性(即同时发生)提供了线索。一个共同的分子轴可能正是这些看似异质的疾病为何频繁共同出现的内在原因。
尽管这些rRNA基序影响基因调控的具体机制仍需深入探究,但现有数据强烈呼吁对rRNA的作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将其视为开发神经生物学过程调控新方法的潜在靶点。这促使研究焦点从纯粹的蛋白质编码区域,转向那些隐蔽但功能强大的调控系统。分子遗传学领域的额外探索进一步佐证了RNA在调节精神健康方面的重要性,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显示,共同的基因变异可以解释这些疾病中相当大一部分的病例,例如高达28%的ADHD病例。
来源
Technology Networks
Technology Networks
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small RNAs and their changes and linkages to mRNAs in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 disorder
Non-Coding RNA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From Diagnostic Biomarkers to Therapeutic Targets: A Systematic Review
阅读更多关于该主题的新闻: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