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条约》,即关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全和可持续利用协定(BBNJ协定),已获得60个国家的批准,将于2026年1月17日正式生效。这一里程碑式的联合国条约,在历经近二十年的谈判和批准过程后,为保护占地球三分之二的公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框架。摩洛哥于2025年9月20日提交批准书,启动了为期120天的生效倒计时,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海洋生物多样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公海条约》旨在应对海洋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严峻挑战,其核心内容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实施环境影响评估以及促进海洋遗传资源的公平惠益分享。该条约的生效将极大地推动实现到2030年保护全球30%海洋的“30x30”目标,因为在国家管辖范围之外建立海洋保护区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欧洲联盟及其六个成员国的联合批准,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联合批准行动,彰显了欧洲在海洋保护方面的领导力。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对这一历史性成就表示欢迎,称其为“海洋和多边主义的伟大成就”。他强调:“在两年内,各国将承诺转化为行动——证明了当各国为共同利益团结一致时,可以取得何等成就。”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总干事克尔斯滕·舒伊特也表示,《公海条约》将成为国际水域和各项协定之间合作的积极催化剂,也是占世界海洋三分之二的公海保护的转折点。
《公海条约》的生效为各国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以应对当前海洋面临的严峻挑战。它将促进对海洋活动的科学评估,确保可持续利用,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以实现更公平的海洋治理。条约生效后的一年内,预计将召开首次缔约方会议(COP),以指导条约的实际运作和未来发展。《公海联盟》总监丽贝卡·哈伯德强调:“我们已经达到了60个批准国,但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力量在于普遍参与。我们敦促所有尚未批准的国家加入这项历史性协定,帮助我们实现全球参与。”《公海条约》的成功实施,将为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奠定坚实基础,并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健康、有活力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