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年前南极藻华显著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新研究揭示

编辑者: Uliana S.

一项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研究所(AWI)进行的开创性研究,通过分析古代DNA,揭示了大约14000年前南大洋发生的藻华事件,显著降低了当时的大气二氧化碳水平。这项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这些以假海球菌属(Phaeocystis)为主的藻华在调节全球碳循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在南极寒冷期(Antarctic Cold Reversal, ACR)期间,特定的气候条件,特别是冬季海冰的广泛覆盖以及随后的春季融化,为大规模的假海球菌藻华创造了有利环境。这些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减缓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上升速度。AWI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沉积物中的古代DNA(sedaDNA)来确定这一联系。

此次研究的发现与当前气候变化下的南极生态系统息息相关。科学家们指出,南极海冰的减少可能会改变有利于此类藻华形成的条件,进而影响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例如,近期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西海岸半岛海冰的减少和水温升高,已经导致了浮游生物群落多样性的下降,并可能削弱了南大洋的碳汇能力。

对南大洋沉积物古代DNA的分析还表明,假海球菌属(Phaeocystis antarctica)在ACR期间是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其大规模的藻华活动是导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趋于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在ACR结束后,随着气候变暖,假海球菌属的群落迅速消失,这表明该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对沉积物中的古代DNA进行测序,科学家们能够重建整个食物链的生态系统,为理解过去和现在的气候反馈机制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这些研究结果强调了理解古代气候事件和海洋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古代DNA,科学家们不仅能够重构过去的生命形式,还能量化它们对地球碳循环的影响,这对于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制定减缓策略至关重要。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化,了解这些自然反馈机制对于应对气候挑战具有紧迫意义。

来源

  • awi.de

  • Nature Geoscience

你发现了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考虑您的意见。

14000年前南极藻华显著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新研究揭示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