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推动语言演变的主要动力。这一观点可追溯至19世纪语言学家亨利·斯威特(Henry Sweet)的论断:“如果每一代的孩子都能完美地学会语言,那么语言就不会发生变化。”然而,最新的研究正在颠覆这一根深蒂固的认知,提出语言的演变更多地受到青少年和成年人语言使用习惯的影响。
一项发表于2025年的《心理学前沿》(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分析了美国1960年至2018年间近7000集儿童电视节目的剧本。研究发现,节目中男性和女性角色的语言使用模式存在持续的性别偏见,这表明媒体中成年人和青少年的语言使用能够固化甚至放大性别刻板印象。这一发现间接支持了成年人语言使用对社会语言模式的塑造作用。
另一项由哈佛大学的Elika Bergelson领导的研究,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分析了来自12个国家、43种语言的超过40,000小时的儿童音频录音。这项规模庞大的跨国研究(涉及1000名儿童)结果显示,影响语言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儿童的年龄、临床因素以及他们接触到的成人语言的多少。该研究强调了成人语言对儿童语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挑战了儿童语言错误是语言变化主要源头的传统观点。
由Limor Raviv、Damian Blasi和Vera Kempe共同提出的一项理论研究认为,语言变化并非源于儿童习得的错误,而是更可能由年长者(尤其是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在日常沟通中的适应、创新和互动所驱动。研究指出,儿童的许多早期错误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行纠正,并且他们通常缺乏推动语言变革所需的社会影响力。相比之下,青少年和成年人因其社会权威、创造性表达和互动灵活性,更能促使新的语言形式出现并得以延续。
这些研究共同揭示了成人和青少年语言使用在驱动语言演变中的关键作用。这一视角上的转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并为深入理解语言演变的机制开辟了新的研究途径。通过关注支撑语言出现和变化的更广泛的社会、历史和互动过程,研究人员能够更全面地认识语言的演变方式和原因,这不仅能为语言变化机制提供更清晰的解释,还能指导更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