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墨西哥的貿易衝突:2025年的經濟衝擊與外交斡旋

编辑者: S Света

2025年伊始,北美洲的經濟關係便出現了顯著的緊張局勢:自2月1日起,美國與墨西哥正式進入了貿易對峙的階段。這場衝突的導火線是華盛頓實施的雙邊關稅,此舉迅速成為重新審視既有經濟聯繫的催化劑,尤其是在邊境地區感受最為強烈。爭議的核心在於美國對墨西哥進口商品徵收關稅,這迫切需要透過外交努力來避免情勢進一步惡化。

關鍵的轉折點發生在2025年3月4日,當時美國對所有墨西哥進口商品(符合《美墨加協定》,即TMEC規範的商品除外)徵收了25%的關稅。此舉是更廣泛經濟壓力下的直接產物,該壓力始於2025年2月1日。川普政府當時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商品實施了關稅,其目標是縮減貿易逆差並解決移民問題。

在這一波緊張局勢中,特定產業也受到了衝擊。2025年7月1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終止了2019年簽訂的《番茄貿易中止協議》。此舉導致墨西哥番茄被課徵平均17%的關稅。佛羅里達州的生產商對此表示滿意,認為這代表著回歸「公平競爭」。與此同時,邊境地區的經濟結構,特別是製造業和建築業,正處於負面壓力的風暴中心。

儘管面臨外部逆風,由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Claudia Sheinbaum)領導的墨西哥政府仍維持其對2025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1.8%的預測。然而,外部評估普遍認為墨西哥將面臨嚴峻挑戰,因為該國超過80%的出口都流向美國,這凸顯了其經濟命脈對單一市場的高度依賴性。針對美國的行動,墨西哥方面也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宣布將對一系列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相關清單原定於3月9日公布。

外交斡旋在不同層級上持續進行,其中包括預定於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論壇上的談判。參與討論的包括美國和墨西哥的代表,以及如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等智庫,和馬塞洛·埃布拉德(Marcelo Ebrard)、路易斯·羅森多·古鐵雷斯(Luis Rosendo Gutiérrez)等官方人士。議程上的核心問題仍是關稅是否可能從25%提高到30%。此外,原定於2026年7月進行的TMEC協定審查也前途未卜,特別是川普總統對此表達了質疑。汽車產業同樣籠罩在不確定性中,面臨額外關稅的威脅:對非美國製造的中型和重型卡車徵收25%的關稅,對公共汽車徵收10%的關稅。

這場貿易摩擦必須置於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大背景下審視。過去美中貿易戰曾促進了北美地區的近岸外包(nearshoring)趨勢,透過IMMEX等計畫吸引了投資流向墨西哥,特別是高知識密集的產業。然而,當前的對峙卻設置了新的壁壘。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墨西哥82%的出口依賴美國市場,但在2023年,墨西哥仍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這一轉變強調了即使在緊張局勢下,經濟流動仍在尋找最有效的途徑,反映出區域內部對於合作與適應的根本需求,這最終將決定該地區的發展軌跡。

來源

  • El Diario de Yucatán

  • 2025 United States trade war with Canada and Mexico

  • México y EE UU perfilan un nuevo acuerdo de seguridad, migración y comercio en la última milla de la prórroga arancelaria

  • US-Mexico trade war impacts border economy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