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貿易上半年下滑9.1% 汽車出口銳減易貨貿易尋求新機遇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額為1064.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顯著下滑9.1%。這一貿易額的下降,反映了當前國際經濟環境的複雜性以及兩國貿易關係面臨的挑戰。

此次貿易下滑的主要原因包括多重因素的疊加。美國對俄羅斯海運出口實施的新一輪制裁,對兩國的能源貿易產生了直接影響,導致中國從俄羅斯進口的石油量減少了11%,價值下滑了24%。同時,全球油價的普遍下跌也削弱了中國的購買力,進一步影響了貿易總額。

俄羅斯自身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也對雙邊貿易構成挑戰。為保護國內汽車產業,俄羅斯自2024年底起大幅提高了進口汽車的回收費,漲幅高達85%,並在2025年初將大多數乘用車的回收費定為7,500美元。這一政策直接導致同期中國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量銳減61%,對中國汽車製造商的俄羅斯市場佈局造成了顯著影響。

為應對國際支付體系的限制及制裁壓力,俄羅斯與中國正重新啟用一種自1990年代以來較少使用的貿易模式——易貨貿易。這種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旨在規避與制裁相關的支付難題,並降低貨幣風險。例如,有中國企業正積極尋求透過易貨方式,以發動機換取俄羅斯的鋼材和鋁合金,顯示出雙方在尋找替代性合作途徑的努力,以維持貿易的連續性。

儘管貿易數據出現波動,兩國仍在積極加強在科技和投資領域的合作,以期緩解貿易下滑的影響。這包括在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合作與投資佈局,儘管部分資訊顯示,在西方制裁壓力下,中俄在數位經濟領域的合作面臨挑戰。此外,美國對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的國家可能實施的次級制裁,也為兩國的經貿往來增添了複雜性。儘管中國方面強調其與俄羅斯的貿易符合國際法,但潛在的外部壓力依然存在,這也促使兩國在貿易結算上尋求更多元化的解決方案。

總體而言,2025年上半年俄中貿易關係呈現出一種在外部壓力下尋求平衡與適應的局面。雙方正透過多元化的合作策略,包括易貨貿易和深化科技投資,努力維繫經濟聯繫的穩定性,以應對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與地緣政治環境。

來源

  • Business Insider

  • The Moscow Times

  • OSW Analyses

  • The Gaidar Institute

  • Reuters

  • Reuter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