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就港口費用爭端達成暫緩協議 貿易緊張局勢現關鍵轉折
编辑者: gaya ❤️ one
美國與中國於二零二五年十月間,在韓國舉行的會談後,宣布了一項關鍵性的貿易協議,決定暫時中止雙方在貿易競爭中相互徵收港口費用的爭端。這項為期一年的休戰期,為全球航運業帶來了喘息的機會,暫時解除了對大型中國製造船舶停靠美國港口每年可能高達三十六億美元的成本負擔。此舉被國際航運界視為重大突破,有效緩解了先前報復性關稅所引發的成本攀升與供應鏈不穩定性。
該協議的達成,顯示出雙方在處理複雜的國際貿易摩擦時,展現出超越表面對立、尋求共同穩定局面的意願。先前,川普政府依據《貿易法》第三〇一條款,對中國相關船舶祭出懲罰性措施,理由是北京在海事和造船領域存在「不公平主導地位」。這些措施包括對中國製造的船隻徵收高額費用,以及對在中國製造的港口起重機課徵百分之百的關稅。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已在福斯商業新聞網上證實了暫停執行這些第三〇一條款懲罰的決定。
中國商務部亦明確指出,此項中止涵蓋了與其海事、物流和造船部門相關的罰款。作為交換條件,北京承諾停止對美國相關船隻實施反制措施,並將此舉定調為對穩定全球供應鏈具有相互助益的行動。這場僵持的局面先前已對中遠海運和馬士基等航運巨頭造成數百萬美元的額外開支與頻繁延誤。高趨勢國際集團分析,此項暫緩措施透過移除影響物流和碳中和計畫的成本壓力,帶來了「即時且實質的效益」。
儘管短期營運獲得緩解,業界專家仍呼籲應尋求更為持久的解決方案。德魯里(Drewry)的西蒙·希尼期望此協議能促使業界專注於促進全球商業的順暢運行。貝森特部長同時提及,僅僅是第三〇一條款關稅的威脅,已削弱了國際市場對中國製造船舶的需求。然而,根據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引用標準普爾全球的數據,在二零二五年頭八個月,中國船廠仍佔據了全球新訂單總噸位的百分之五十三。這次的協商成果反映出,即使在競爭的表象下,維護全球經濟體系的連貫性仍是雙方共同的潛在需求,為雙邊關係的未來走向提供了觀察的窗口。
來源
english
Fastmarkets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