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0日,美國金融市場遭受了嚴重的衝擊。此前,唐納德·川普總統公開表示,他計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大規模」關稅。這一強硬的措辭,是為了直接回應北京近期對稀土元素出口實施的限制措施。稀土元素對於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包括磁鐵和電動汽車的製造。川普總統聲稱,中國透過壟斷磁鐵和其他金屬市場,「挾持了全世界」。他強調,美國將被迫採取財政手段,反制這種「充滿敵意的命令」。
市場的反應迅速而劇烈,造成了顯著的波動。標準普爾500指數當日下跌了2.7%,創下自四月以來最大的單日跌幅。道瓊工業平均指數蒸發了878點,跌幅達1.9%。同時,高科技股集中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重挫3.6%。在當天的交易時段中,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幾乎是七分之七的股票都以虧損收場,這反映出投資者普遍瀰漫著不安的情緒。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的背景下,美國原油價格下跌了4.2%,跌至每桶58.90美元。此外,10年期美國國債殖利率從4.14%下降至4.05%,而前一天(10月9日)該殖利率約為4.14%。
此次貿易戰火升級的核心人物是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由於川普總統公開表示他「看不出有任何理由」進行談判,導致原定兩週後在韓國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上,與習近平主席的會面安排蒙上了一層陰影。僅在四個月前,雙方才達成了一個脆弱的妥協,當時美國的關稅降至30%,中國的關稅則降至10%,關係看似趨於穩定。然而,川普威脅將於2025年11月1日起額外實施100%的關稅,並對「關鍵軟體」實施出口管制,使得雙邊關係再度陷入高度緊張。
這起事件清楚地表明,高層的政治聲明能夠即時轉化為金融市場的實際波動,突顯出貿易政策與市場穩定之間必須維持的微妙平衡。歷史經驗證明,此類貿易衝突有可能破壞既有的全球供應鏈。舉例來說,在2018年至2019年的貿易戰期間,擁有全球供應鏈的公司平均花費了1億至2.5億美元來重組物流,以應對貿易政策的變化。特別是在稀土金屬領域,由於中國掌控了全球超過90%的稀土加工元素,當前的緊張局勢無疑對全球製造業系統的韌性提出了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