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已正式宣布,自2025年11月1日起,所有進口至美國的中型及重型卡車將面臨25%的關稅壁壘。此項政策被定位為鞏固本土製造業、抵禦外部不公平競爭的關鍵舉措,並援引國家安全作為主要依據。 該政策的推動,反映了對當前全球經濟體系中資源流動模式的深刻審視與調整意願。值得注意的是,此政策的實施時間比原先預告的10月1日延後了一個月,此延宕被視為在宏觀決策推動過程中,各方力量相互作用與調整的結果。
這項新稅率的涵蓋範圍廣泛,包括快遞卡車、垃圾清運車、公共事業車、校車,乃至於長途的半掛牽引車和專業工程車輛。 墨西哥目前是美國此類車輛的最大供應國,其出口量自2019年約11萬輛激增至近34萬輛的年均水準,顯示出供應鏈的高度集中性。
業界巨擘如戴姆勒卡車(Daimler Truck)、Paccar、富豪集團(Volvo Group)和Traton等主要製造商已公開表達憂慮,強調此類壁壘將對既有的全球供應鏈造成實質性的干擾,並預期最終成本將轉嫁至終端消費者身上。 美國商會亦提出異議,指出進口的前五大來源國(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德國和芬蘭)皆為美國的盟友或緊密夥伴,質疑其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論點。 據知情人士透露,Stellantis曾向政府爭取豁免或減輕對其在墨西哥生產的Ram中型皮卡課稅,但遭到通用(GM)與福特(Ford)反對,理由是這將使Stellantis享有不公平的成本優勢。
產業觀察家預期,此番調整將迫使製造商重新校準其生產佈局與策略,並可能導致車輛價格全面上揚。 保護主義組織「美國繁榮聯盟」的尼克·亞科維拉(Nick Iacovella)則讚揚此舉是「對美國工人和製造商的重大利好」,有助於關鍵產業抵禦外部壓力。 相較之下,Paccar和富豪集團的產品則多在美國本土完成組裝,可能因此獲得相對的成本優勢。
這場貿易政策的轉向,不僅是經濟層面的博弈,更是一次對全球合作模式的重新校準。 企業與市場參與者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如何將眼前的挑戰視為優化自身運作、深化在地價值的契機,將決定其未來的穩定與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