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內部圍繞集體防禦財政責任的辯論持續升溫。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近期在白宮會晤芬蘭總統亞歷山大·史塔布時,公開向西班牙施壓,暗示若該國未能顯著提升國防開支,恐面臨被逐出北約的風險。此番言論將盟邦間的財政義務問題推向國際焦點,凸顯了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下,各成員國在安全承諾與國內福利間的權衡。
川普聲稱,在六月於海牙舉行的北約峰會上,所有三十二個成員國已就將國防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從現行門檻調升至百分之五達成共識。他點名西班牙為「遲來的參與者」,並批評其不願在二零三五年達成百分之五目標是「非常糟糕」的行為。然而,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傑士堅決回應,強調西班牙目前的國防預算已屬「足夠、務實且與國家福利體制相容」。
根據北約的估算,西班牙二零二四年的國防支出約佔GDP的百分之一點二四,約一七二億歐元,在所有成員國中比例最低。桑傑士政府的考量在於,若要強行達到百分之五的目標,西班牙在未來十年內可能需要額外支出約三千億歐元,這將對其社會福利體系的可持續性構成巨大壓力。外交斡旋的結果顯示,最終的妥協文本中,承諾措辭從「我們承諾」轉為「盟國承諾」,使西班牙得以主張該承諾不適用於所有成員國,並維持其約GDP百分之二點一的支出水準。
這場爭議不僅是數字上的拉鋸,更反映了聯盟內部對於安全優先級的認知差異。在俄羅斯威脅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北約秘書長馬克·呂特曾主張,鑑於當前局勢,百分之二的門檻已顯不足,歐洲應當「加足馬力」。事實上,波蘭等靠近俄羅斯的「前線國家」已迅速提高軍費,德國的國防預算也預計在二零二九年增至一千六百二十億歐元,展現歐洲強化自主防衛的決心。
川普以美國保護傘為籌碼,要求盟友分擔更多成本的策略並非首次出現。然而,西班牙的堅守提供了一個觀察點:當國家內部的社會承諾與外部的安全義務發生衝突時,領導者如何重新校準其優先順序,以尋求一種既能維護集體安全,又不致內部失衡的平衡之道。這場關於國防預算的公開交鋒,實則是對聯盟團結精神與成員國主權決策空間的一次深刻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