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合作條約組織(OTCA)成員國的國家元首與代表們,於2025年8月22日至23日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召開了第五次區域領導人峰會。此次會議的關鍵成果是採納了《波哥大宣言》,這份宣言不僅更新了各國對保護亞馬遜生物群落的承諾,更為即將於2025年11月在巴西貝倫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30)奠定了區域合作的基礎。宣言重申了2023年《貝倫宣言》作為區域合作基石的地位,並為氣候、森林、生物多樣性、生態恢復、生物經濟、原住民權益、環境安全及機構強化等關鍵領域指明了清晰的行動方向。
《波哥大宣言》的簽署,標誌著亞馬遜區域國家在共同應對環境挑戰上展現出更為堅定的決心。宣言中詳細闡述了在區域警務、司法與情報協作、黃金來源追溯,以及打擊非法採礦與野生動物販運等方面的顯著進展。此外,會議還推動了一項重要議程,即修訂組織章程,旨在將總統級會議提升至組織的最高決策層級,並進一步強化常設秘書處的功能。宣言亦再次確認了對隔離和初次接觸原住民(PIACI)的特殊保護措施,並承諾積極保護其祖傳知識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體現了對亞馬遜豐富文化多樣性的尊重。
然而,此次峰會的召開,正值亞馬遜雨林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之際。科學界,特別是長期關注亞馬遜生態系統的權威科學家卡洛斯·諾布雷(Carlos Nobre)教授,持續發出嚴肅的警告:亞馬遜雨林正步入一個生態「臨界點」。研究數據顯示,若森林砍伐率持續惡化,或全球暖化進一步加劇,亞馬遜雨林恐將不可逆轉地轉變為一片稀樹草原,進而釋放出龐大的碳儲量,對全球氣候穩定構成毀滅性威脅。目前,部分區域的森林砍伐率已逼近或超過20%,這使得人們對亞馬遜生態系統的恢復能力與韌性充滿憂慮。
在本次峰會的討論中,化石燃料在亞馬遜地區的開採問題成為一個極具爭議的焦點。近期數據顯示,近五分之一的新石油發現集中在亞馬遜盆地,這無疑對該地區本已脆弱的生態系統構成了新的壓力。儘管《波哥大宣言》中提及了「朝向公正、有序和公平的能源轉型」的願景,但對於停止新的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發,各國之間並未達成一致的具體承諾。哥倫比亞等國積極倡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而其他國家則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微妙的平衡。環保倡導者與原住民團體持續呼籲,應將亞馬遜地區確立為「無化石燃料區」,以捍衛其生態的完整性。過往的石油洩漏事件,例如在秘魯和厄瓜多亞馬遜地區發生的事故,已對當地水源、生態系統及居民健康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在守護亞馬遜的宏大敘事中,原住民群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數千年來積累的傳統智慧與對土地深刻的連結,是維護雨林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的寶貴資產。研究證實,由原住民管理的土地,其森林砍伐率顯著低於其他區域。此次《波哥大宣言》的通過,也標誌著原住民在區域決策中的參與度得到提升,特別是新設立的亞馬遜原住民人民機制(MAPI),旨在為原住民提供一個與決策機構進行持續對話與協商的平台,確保他們在亞馬遜的保護與發展決策中,能夠擁有應有的發言權與影響力。
此次峰會的成果,也為即將於2025年11月在巴西貝倫舉行的COP30會議注入了新的動力。作為東道主城市,貝倫正積極應對接待大量國際與會者的後勤挑戰,包括住宿設施的擴充與基礎建設的完善。這場全球性的氣候盛會的成效,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各國能否將《波哥大宣言》中的承諾轉化為切實的行動,並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展現出區域國家團結一致的強大聲音。
總而言之,《波哥大宣言》的簽署,是亞馬遜區域國家在應對氣候變遷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展現出的合作精神與集體智慧的體現。然而,面對亞馬遜日益嚴峻的生態挑戰,特別是化石燃料開採的持續爭議以及生態臨界點的迫近,各國仍需展現出更為堅定且具體的行動。原住民群體的智慧與參與,以及全球社會的協同努力,將是確保亞馬遜這片珍貴的地球之肺得以永續繁榮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