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津於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舉辦的上海合作組織(SCO)峰會,成為全球治理格局轉變的關鍵時刻。峰會期間,與會各國領導人強調了建立更公平國際秩序的必要性,公開質疑現有的以美國為中心的霸權體系,並積極倡導一個多極化的世界。此次峰會不僅重申了該組織對區域安全合作的承諾,更標誌著其職權範圍的顯著擴張,涵蓋了經濟、技術和社會夥伴關係等多元領域。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峰會開幕致詞中,嚴厲批評了「冷戰思維」和「霸凌行徑」,間接指向美國,並大力推動基於「上海精神」的新型多邊主義模式。俄羅斯總統普丁對此表示支持,強調在某些國家試圖推行「國際事務中的獨裁」之際,建立一個更有效率的全球治理體系至關重要。兩位領導人共同描繪了一個更加平衡和公正的國際關係藍圖,呼籲各國攜手合作,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
此次峰會的一項重要成果是批准了一項長達十年的戰略,該戰略將上海合作組織的職能從最初側重區域安全問題,擴展至涵蓋經濟、技術和社會領域的夥伴關係。為進一步推動經濟合作和基礎設施發展,峰會也為設立上海合作組織開發銀行奠定了基礎,旨在減少成員國對單一貨幣的依賴,並為區域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此外,峰會還啟動了四個新的安全中心,專注於應對安全威脅、打擊跨國犯罪、加強資訊安全以及促進禁毒合作。
上海合作組織的崛起被視為對現有國際秩序的一種有力回應,它提供了一個與西方主導的聯盟截然不同的合作範式。該組織的成員國,包括中國、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正積極推動一個更加包容和多極化的全球體系。中國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之間的貿易額在2024年已突破5124億美元,顯示出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巨大潛力。同時,在人工智慧和數位經濟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合作,也預示著該組織在塑造未來全球科技格局中的關鍵作用。
此次峰會的召開,恰逢第十屆東方經濟論壇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舉行,後者以「遠東:合作促進和平與繁榮」為主題,進一步凸顯了歐亞大陸國家加強區域協作、尋求共同發展的趨勢。上海合作組織作為一個匯聚歐亞大陸主要國家、管理區域內潛在分歧並闡述集體願景的平台,正日益成為塑造21世紀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其成員國的擴張以及與其他區域組織的合作,都顯示出該組織在構建一個更公平、更具代表性的全球治理體系中的關鍵地位。
總體而言,天津峰會不僅是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更是全球力量平衡轉變的一個縮影。它清晰地傳達了一個信息:一個更加多極化、更加公平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而上海合作組織正處於這一變革的前沿,致力於通過廣泛的合作來實現區域乃至全球的穩定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