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口結構變遷:生育率下降與未來趨勢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全球人口趨勢正顯示出生育率加速下滑的現象,預計這將在2050年和2100年之前引發深遠的結構性轉變。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受到這股浪潮的影響,迫使既有的社會與經濟模式必須重新審視。在過去六十年中,全球的生育水準持續低於人口替代的關鍵水準,即每名婦女2.1個孩子(總和生育率)。

歐洲大陸正處於這場轉型的核心地帶。預計到2025年,包括法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保加利亞和摩爾多瓦在內的多個國家,其生育率將不足以維持現有的人口規模。2025年6月,伊隆·馬斯克曾對此表達憂慮,他警告若生育率未能回升至替代水準,歐洲恐將面臨持續性的人口萎縮。在美國,同年記錄到的總和生育率為1.7,若不考慮移民因素,這已構成人口赤字。然而,中國的情況更為嚴峻,其生育率已驟降至1.2。

對於南歐地區而言,人口萎縮的預測尤其令人擔憂:到2100年,特定區域的人口數量預計將減少26%。這些變化無疑會對公共服務系統造成巨大壓力。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攀升,社會福利體系將面臨挑戰,退休年齡很可能被迫提高,甚至超過65歲。

2024年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這股普遍的趨勢。根據該報告的數據,全球三分之一的國家將在2050年前面臨人口減少,而到了2100年,這一比例將飆升至97%。然而,這種人口結構的轉變同時存在著鮮明的對比:當已開發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時,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卻預計迎來爆炸性的人口增長。這種巨大的差異,對國際社會在資源公平分配以及如何創造條件讓不同人口結構和諧共存等議題上,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專家們強調,為了減輕這些後果,國際間必須採取協調一致的政策行動。這項政策框架應涵蓋移民、教育和社會支持等關鍵領域,以確保社會能夠平穩地過渡到新的全球人口現實。透過理解這些相互關聯的挑戰,我們能夠將當前的困境視為一個契機,藉此塑造出更具韌性且相互依存的全球結構。

來源

  • РТС

  • Курир

  • Независен Весник

  • Inbox7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