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正積極推進其首個大型海底海水淡化項目「Water Farm 1」(WF1),旨在將太平洋海水轉化為可飲用的淡水,以應對該州週期性的乾旱和日益枯竭的水資源。該項由水務科技公司 OceanWell 與 Las Virgenes Municipal Water District(LVMWD)及另外六個加州水務機構合作推動的 WF1 項目,已於 2025 年 3 月成功完成試驗項目。其目標是在 2030 年前達到每日生產高達 6,000 萬加侖(約 2.27 億公升)飲用水的產能。
初期,該項目將服務於洛杉磯縣西部約 7 萬居民,並透過大都會水務局(MWD)的網絡交換系統,將淡水供應給像伯班克(Burbank)等更遠的城市。目前,項目正進行可行性研究,以整合 WF1 的供應與現有水務基礎設施,同時環境與社區團體也正評估試驗項目的影響,以優化最終的廠房設計。OceanWell 的執行長 Robert Bergstrom 表示:「加州與世界許多地區一樣,迫切需要新的水源來取代日益減少的供應。」他強調,WF1 展示了一種負責任且經濟的方式,能夠透過建造能夠抵禦快速融化的積雪、日益嚴重的乾旱、更極端的 атмосферные реки、海水入侵和過度抽取地下水等挑戰的基礎設施,從海洋中獲取淡水。WF1 的目標是十年內為全球供應一百萬英畝英尺的新飲用水,這是一個關鍵的里程碑。
此項創新技術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將約 60 個模組化海底裝置沉入聖塔莫尼卡灣約 400 米(1,300 英尺)的深海海底。在如此大的壓力下,海水會被強制通過每個裝置內的逆滲透(RO)過濾器。這種深度壓力不僅能過濾鹽分,還能有效阻擋微塑膠、細菌、病毒和 PFAS 等污染物。OceanWell 指出,與傳統的海水淡化廠相比,這種方法無需機械作用,對海洋生物的影響極小,且能節省 40% 的能源。此外,該技術還能避免傳統淡化廠常見的濃鹽水排放問題,對海洋生態系統的衝擊更小。
加州目前面臨嚴峻的水資源挑戰,包括持續的乾旱、氣溫升高導致的蒸發加劇、科羅拉多河水量減少,以及對脆弱生態系統的過度依賴。WF1 項目透過利用海洋的天然壓力來驅動逆滲透過程,提供了一種更具韌性且對環境友善的水源解決方案,有望減輕對加州灣區和科羅拉多河等現有供水系統的壓力,並減少對地下水的過度開採,為加州的水未來奠定更穩固的基礎。該項目也獲得了美國墾務局「Pitch to Pilot」計畫的 236,877 美元補助,顯示其在永續水源開發方面的潛力受到重視。若此技術成功,WF1 有望成為全球其他缺水地區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