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冰川退縮,新島嶼悄然誕生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阿拉斯加東南部海岸線正經歷一場顯著的地貌變遷。隨著阿爾塞克冰川(Alsek Glacier)的持續退縮,一座面積約為五平方公里的新島嶼已在阿爾塞克湖(Alsek Lake)中誕生。這一自然現象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地球觀測站(Earth Observatory)透過衛星影像記錄,揭示了冰川消融對區域景觀造成的深刻影響。

阿爾塞克冰川,這條長約二十四公里的冰河,數十年來一直在縮減。根據NASA的數據,從1984年至2025年,冰川後退了超過五公里。在此過程中,一個先前被冰川環繞的小山丘——普羅夫山丘(Prow Knob)——最終與冰川分離,成為一座獨立的島嶼。這一轉變的關鍵時期落在2025年7月13日至8月6日之間,當時冰川與普羅夫山丘的接觸完全中斷。NASA地球觀測站的林賽·多爾曼(Lindsey Doermann)指出,阿拉斯加沿海平原的冰層正迅速被水體取代,冰川的變薄和退縮是形成這些新島嶼的直接原因。

普羅夫山丘的歷史可追溯至二十世紀初,當時阿爾塞克冰川的末端位於距離普羅夫山丘約五公里外的閘門山丘(Gateway Knob)。到了二十世紀中葉,冰川雖已向東退縮,但仍覆蓋著普羅夫山丘。冰川學家奧斯汀·波斯特(Austin Post)在1960年拍攝的航空照片中,因其形似船首而將此山丘命名為普羅夫山丘。另一位冰川學家毛裡·佩爾托(Mauri Pelto)早在1984年首次觀察到阿爾塞克冰川時,就已預見到這一山丘最終將成為一座島嶼,並估計可能在2020年左右發生。實際情況是,冰川又多維持了五年才與普羅夫山丘分離,這比一些預測稍晚,但結果符合科學家的預期。

自1984年以來,阿爾塞克冰川的兩側冰臂已後退超過五公里,且這一趨勢預計將持續。冰川與普羅夫山丘分離後,冰層變得更加不穩定,更容易崩解成冰山。自1984年以來,阿爾塞克湖的面積已從約45平方公里擴大到75平方公里。與鄰近的哈勒奎因湖(Harlequin Lake)和高原冰川湖(Grand Plateau Lake)一同計算,這三個湖泊的總面積在此期間已增加一倍以上。這一現象不僅改變了當地的地理景觀,也為科學家提供了研究冰川退縮及其對生態系統影響的寶貴機會。新形成的島嶼及其周圍水域的變化,將對當地水文、沉積物輸送以及動植物棲息地產生長遠影響,也可能增加冰湖潰決洪水(GLOFs)的風險。

此次新島嶼的形成,是氣候變遷對冰川系統影響的具體例證,也是阿拉斯加乃至全球冰川退縮趨勢的縮影。科學家們正持續監測這些變化,以更深入地理解氣候變遷對地球景觀的重塑作用及其潛在的連鎖效應。

來源

  • TVN24

  • NASA Earth Observatory

  • Newsweek

  • The Daily Galaxy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