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美國海軍的驅逐艦「希金斯號」與英國皇家海軍的巡防艦「里奇蒙號」例行性通過了戰略要地台灣海峽。此次航行引發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關注,解放軍東部戰區派遣了海空兵力進行監控與應對,並發出警告,認為此類行動「損害台海和平穩定」。
與此同時,中國最新、也是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福建號」也在同一天於台灣海峽進行了海試。這艘採用電磁彈射系統(EMALS)的先進航母,標誌著中國海軍在航空母艦技術上的重大進展,使其在艦載機起降效率和搭載能力上,能與世界頂尖航母相媲美。福建號的試驗性航行,展現了其日益增強的遠洋作戰能力,並在區域戰略格局中增添了新的動態。
台灣海峽不僅是連接東海與南海的關鍵水道,更是全球貿易的重要動脈。據估計,全球約有44%的貨櫃船隻通過此水域,任何區域的緊張局勢都可能對全球供應鏈和經濟穩定產生深遠影響。 此次美英軍艦的例行性通過,以及中國航母的試驗性航行,共同凸顯了該區域在地緣政治上的敏感性與重要性。
英國國防部強調其行動符合國際法,並重申其行動是例行性的航行自由主張,符合國際法和規範。 美國印太司令部則重申航行權利與自由不應受限,認為這是國際水域的例行性通行。 福建號航母的電磁彈射技術,是繼美國「福特級」航母之後,全球第二個採用此先進系統的艦艇,這顯示了中國在海軍裝備技術上的追趕與創新。 該航母預計可搭載超過60架各類艦載機,包括先進的殲-15T戰鬥機、殲-35隱形戰鬥機以及殲-16D電子戰飛機等,其作戰潛力不容小覷。
這次的航行與試驗,不僅是海軍能力的展現,更是區域力量平衡與戰略佈局演變的縮影。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這些行動的背後,是各方在維護自身戰略利益與區域穩定之間尋求平衡的持續努力,也為觀察家們提供了理解當前國際海事動態的寶貴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