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上訴法院於2025年8月29日以7比4的投票結果裁定,前總統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時期實施的大部分關稅是非法的,理由是總統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下沒有權力徵收這些關稅。此判決對川普的貿易政策核心構成了重大挑戰。
法院認為,IEEPA這項法律並未明確授予總統徵收關稅的權力。此裁決特別針對川普在2025年4月發布的行政命令所實施的關稅,這些命令對大多數國家設定了10%的基準關稅,並對許多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互惠」關稅。此外,也涵蓋了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關稅,旨在解決芬太尼販運和非法移民等問題。此案源於美國小企業和12個民主黨領導州的訴訟,他們主張IEEPA並未授權總統徵收關稅,且根據美國憲法,徵稅權應屬於國會。
上訴法院的裁決呼應了這一觀點,指出國會不太可能意圖透過IEEPA賦予總統無限的關稅權力,特別是該法規並未明確提及關稅,也缺乏對總統權力明確限制的程序性保障。儘管法院做出此裁決,這些關稅將暫時維持有效至2025年10月14日,為川普政府爭取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的機會。
前總統川普強烈批評這項裁決,稱其「高度黨派化」,並表示相信最高法院會推翻它,同時警告若取消關稅將對國家造成「徹底的災難」。從歷史上看,美國憲法賦予國會徵收稅款和關稅的權力。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國會已將部分權力委派給行政部門,特別是透過1962年的《貿易擴張法》和1934年的《互惠貿易協定法》等立法。這些法案使總統能夠更靈活地調整關稅和談判貿易協定。目前的裁決標誌著權力可能重新平衡,質疑總統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單方面行使關稅權力。
截至2025年7月,已徵收約1590億美元的關稅,這凸顯了此次法律挑戰的重大經濟影響。這些已徵收關稅可能被退還的可能性,為持續的法律和經濟辯論增添了另一層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