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共和國在國際公共衛生史上寫下了里程碑,成為全球第一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官方認證的國家,成功實現了愛滋病毒(HIV)、梅毒(Syphilis)和B型肝炎(Hepatitis B)這三種嚴重傳染病母嬰傳播的「三重消除」(Triple Elimination)。這個標誌性的成就於2025年10月13日正式確認,是該國多年來在婦幼健康領域持續投入與精準努力的最高體現。
頒證儀式在斯里蘭卡可倫坡舉行,正值世界衛生組織東南亞區域委員會第78屆會議期間。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博士(Dr.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強調,馬爾地夫的先例為所有致力於實現類似目標的國家帶來了希望與啟發,特別是面對全球設定的2030年三重消除目標。這項成功有力地證明了,只要國家具備明確的願景,並持續對醫療體系進行投資,就能夠徹底改變全球健康指標,樹立典範。
馬爾地夫的消除之路並非一蹴可幾。早在2019年,該國就已獲得世衛組織的認可,成功消除了愛滋病毒和梅毒的母嬰傳播。而本次的驗證則將B型肝炎納入其中,進一步擴大了成就範圍。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策略,包括在孕期實施普遍篩檢,以及強制要求所有新生兒在出生時接種疫苗。馬爾地夫衛生部長閣下阿卜杜拉·納齊姆·易卜拉欣(His Excellency Abdulla Nazim Ibrahim)表示,這項認證是巨大的驕傲,反映了國家保護下一代健康的堅定承諾。
馬爾地夫的醫療系統展現了卓越的整合能力與確保公平可近性的決心。儘管該國由眾多分散的島嶼組成,但超過95%的孕婦都能接受產前護理,其中包含了對這三種感染的全面檢測。此外,所有新生兒都在出生後的24小時內接種了B型肝炎疫苗。這些預防措施的實施,使得該國能夠在2019年至2023年間,維持兒童愛滋病毒新發病例和先天性梅毒病例數為零。2023年進行的學校血清學調查進一步證實,學齡兒童中沒有B型肝炎病例,為將B型肝炎納入消除計畫提供了最終的佐證。
這一勝利突顯了即使在地理條件分散的挑戰下,仍有可能建立一個穩健且高品質的醫療體系。該體系確保沒有任何居民被遺漏,包括移工在內,他們同樣能獲得免費的診斷和預防服務。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根據2024年對東南亞地區的初步評估,超過23,000名孕婦患有梅毒,約有25,000名愛滋病毒陽性母親需要接受治療以防止傳播。馬爾地夫的經驗證明,將重點放在預防措施上,能夠帶來實質且深遠的成果,為全球公共衛生界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