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政府因緊縮措施垮臺引發全國抗議,勒科爾努接任新總理

编辑者: gaya ❤️ one

法國於2025年9月初經歷了嚴峻的政治動盪,總理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領導的政府在9月2日因一場不信任投票而垮臺,全國各地隨即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此次危機的核心是政府提出的緊縮措施,旨在削減國家債務,其中包括取消兩個公共假日,此舉激起了民眾的強烈反彈。

貝魯政府的垮臺標誌著法國政治不穩定局面的加劇。在失去國民議會多數席位後,貝魯選擇發起不信任投票,試圖鞏固其執政地位,但最終以失敗告終。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宏(Emmanuel Macron)隨後任命了塞巴斯蒂安·勒科爾努(Sébastien Lecornu)為新任總理,這是馬克宏總統任期內第五位總理,凸顯了政府領導層的頻繁變動。

此次抗議活動由一個名為「封鎖一切」(Bloquons tout)的鬆散左翼運動組織,並透過社群媒體迅速擴散。示威者反對政府的財政政策,特別是取消復活節星期一和5月8日(歐洲勝利日)兩個公共假日的提議。這些措施是為了應對法國龐大的國債和財政赤字。截至2025年初,法國的國家債務已超過3.346兆歐元,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約為113%-114%,在歐盟國家中位居前列。每年用於償還債務的利息支出甚至超過了國防預算。

9月10日,抗議活動在巴黎等地升級,示威者試圖封鎖環城大道,並與安全部隊發生衝突。巴黎警方在當天上午8時前逮捕了65人,全國部署了約8萬名警力以維持秩序。此次運動被認為與2018年的「黃背心」運動有相似之處,但更具左翼色彩,並吸引了更多年輕和具知識背景的參與者。

民意調查顯示,儘管大多數法國民眾(57%)認同需要採取措施削減公共債務和赤字,但對貝魯政府的具體計畫卻持懷疑態度。僅有約26%的受訪者認為這些措施是「公正」的,同時有71%的民眾認為法國的民主制度運作不佳,顯示出對政治體系的普遍不信任感。這種不信任感使得任何政府推動痛苦的改革措施都面臨巨大挑戰。

新任總理勒科努面臨著艱鉅的任務,他需要在政治分裂和公眾不滿的背景下,尋求達成預算共識並穩定國家局勢。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法國政府在財政管理上的深層次問題,也反映了民眾對經濟不平等和政府決策過程的普遍不滿。法國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其未來的經濟政策和政治穩定性將受到此次危機的深遠影響。

來源

  • Bild

  • BBC News

  • Le Monde

  • France 24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