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法國全國各地因總統馬克宏政府推行的緊縮措施而爆發大規模罷工與抗議,導致社會運作陷入嚴峻的癱瘓狀態。此次行動由各大工會聯合發起,嚴重影響了交通運輸、教育、醫療及公共服務等關鍵領域。
交通系統遭受重創,法國國家鐵路公司(SNCF)表示,僅有約三至四成的列車服務正常運行。高速TGV列車、區域TER列車及巴黎的RER通勤列車均受到嚴重影響。巴黎公共運輸管理局(RATP)營運的地鐵、公車和電車服務出現大規模中斷,部分線路甚至暫停營運,僅有自動化營運的一號、四號及十四號線維持正常。航空交通亦受波及,法國航空交通管制員的主要工會SNCTA發動罷工,導致巴黎戴高樂機場及奧利機場等主要機場出現延誤與取消,航空公司呼籲旅客密切關注航班動態。
公共服務與教育領域同樣未能倖免。全國藥局普遍歇業,僅提供有限的緊急服務。學校、學院及大學的運作受到嚴重影響,師生皆受到波及。此次罷工行動是自2023年退休金改革抗議以來,法國工會罕見展現團結,旨在向新任總理李塞爾努(Sébastien Lecornu)施壓,要求其重新評估預算削減計畫,並關注薪資、退休金及公共服務議題。據工會估計,全國約有超過百萬人參與了當日的示威活動,儘管內政部估計人數較少,但普遍認為這是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罷工之一。
示威者們普遍表達對政府預算削減、凍結社會福利及其他緊縮措施的強烈不滿,對日益嚴重的貧困、社會不平等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侵蝕感到憂慮。在巴黎,鎮暴警察與抗議者之間發生了零星衝突,南特和里昂等城市也出現了路障封鎖情況。政府為維持秩序,全國部署了約八萬名警力,並下令清除交通阻礙,以確保非抗議公民的日常活動。
此次事件發生於政治動盪的背景下。前總理貝魯(François Bayrou)於9月9日因失去信任投票而辭職,隨後由李塞爾努接任總理。批評者認為李塞爾努的任命延續了前政府的政策,進一步加劇了民眾的不滿情緒。此次大規模的罷工與抗議,凸顯了法國社會對於經濟政策及公共服務未來走向的深刻分歧,也顯示了民眾對政策調整及緊縮措施重新評估的集體訴求。此次行動也緊隨9月初的「全面封鎖」(Block Everything)運動之後,顯示了民眾表達不滿的持續性與決心。工會領袖如CGT的索菲·比內(Sophie Binet)強調,街頭的聲音應當決定預算的方向,這反映了民眾對政府決策過程的參與渴望,以及對更公平經濟體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