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由倫敦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分析的洩密文件顯示,俄羅斯正向中國提供先進的傘降系統和兩棲突擊載具,這可能顯著增強北京方面對台灣發動潛在空降入侵的能力。這項軍事合作協議還包含相關的訓練及指揮控制程序。
據稱由「黑月」駭客組織獲取的約800頁文件,詳細記錄了高空傘降系統(如「Dalnolyot」系統)和兩棲突擊載具的會議、付款時間表及交付時程。據報導,Dalnolyot系統能夠從極高海拔投送重達190公斤的物資,這可能為中國解放軍提供一種隱蔽滲透的手段。中國方面要求對從8,000米高空進行傘降測試,以實現長達80公里的滑翔距離。該協議還涵蓋了傘降部隊的訓練以及指揮與控制程序。
RUSI的分析指出,俄羅斯的軍事技術轉移旨在發展其作為中國軍事供應商的地位,並為其在烏克蘭的戰爭提供資金。有分析認為,莫斯科可能希望藉此將北京捲入與華盛頓關於台灣的衝突,以轉移美國對烏克蘭戰事的注意力。然而,文件本身並未直接證實入侵台灣的計畫,僅顯示中國軍事能力的增強。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這項協議對中國最大的價值可能在於傘降部隊的訓練和指揮控制程序,因為俄羅斯擁有中國所缺乏的實戰經驗。
此次軍事技術合作的背景是俄羅斯與中國之間日益增長的軍事工業合作,尤其是在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期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在2027年前做好武力統一台灣的準備。傳統的兩棲登陸作戰風險極高,而發展空降能力,特別是能夠投送裝甲載具的空降能力,為中國提供了更多元的選項。例如,能夠在台灣港口和機場附近開闊地帶空投裝甲車輛,將能顯著提升空降部隊的戰鬥力,為後續部隊登陸開闢道路。
據報導,俄羅斯同意向中國提供一套完整的傘降營裝備,以及用於特種部隊滲透的特殊裝備,並提供操作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完整培訓週期。這項協議還包括轉讓俄羅斯在空降作戰方面的實戰經驗和技術訣竅,這對缺乏相關作戰經驗的中國軍隊來說尤為寶貴。有分析指出,俄羅斯的援助可能將中國的傘降計畫提前約10至15年。具體交易內容包括37輛BMD-4M輕型兩棲裝甲車、11輛Sprut-SDM1輕型兩棲反坦克自行火砲、11輛BTR-MDM「Rakushka」傘兵戰車,以及數輛指揮和觀察車輛。這些裝備預計將整合中國的通信和指揮控制系統。
儘管這些洩露文件提供了俄羅斯與中國軍事合作的深入視角,但它們並未證實中國立即入侵台灣的計畫。當前地緣政治局勢複雜,各方動態持續演變。俄羅斯克里姆林宮以及中國和台灣的國防與外交部均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這起事件凸顯了區域安全格局的持續變化,以及大國間軍事技術交流對全球穩定可能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