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超級電腦「木星」啟用:引領運算新紀元,加速科學與人工智慧發展

编辑者: Tetiana Pin

歐洲超級運算領域迎來歷史性里程碑,其最先進的超級電腦「木星」(JUPITER)已於 2025 年 9 月 5 日在德國於利希超級計算中心(Jülich Supercomputing Centre)正式啟用。這項由歐洲超級計算倡議組織(EuroHPC Joint Undertaking)與於利希超級計算中心合作開發的系統,不僅是歐洲首台達到每秒百億億次(exaflops)運算能力的超級電腦,更在全球超級電腦效能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同時在能源效率方面位居綠色 500 強(Green500)榜首。

「木星」的啟用標誌著歐洲在科技自主與創新能力上的重大飛躍。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Friedrich Merz)在啟用典禮上強調,「木星」是「歐洲最快的電腦,也是歐洲的開創性計畫」,預計將極大推動人工智慧(AI)、氣候學、天體物理學和量子計算等領域的進展。該系統搭載了約 24,000 個輝達(Nvidia)GH200 Grace Hopper 超級晶片,每個晶片都整合了 72 核心的 CPU 和最新一代 GPU,使其在人工智慧運算方面能達到驚人的 90 exaflops,在傳統計算方面則約為 930 petaflops。

除了卓越的運算能力,「木星」在能源效率方面也樹立了新的標竿。其採用可重複使用的液體冷卻系統,耗能相當於約 11,000 個家庭的用電量,而產生的廢熱則被用來為超級計算中心園區內的建築物供暖。

「木星」的模組化設計橫跨七個房間,包含 125 個超級晶片機架,使其能夠逐步擴展以媲美美國的 Frontier 和 El Capitan 等頂級超級電腦。系統總記憶體高達數百 TB 的 HBM3e,儲存容量接近 exabyte,足以應對大規模、複雜的專案。由 Eviden 的 BullSequana XH3000 架構驅動,「木星」讓 CPU 和 GPU 能夠共享記憶體而無需複製數據,顯著提升了計算速度和效率。每個晶片可處理高達 624 GB 的記憶體,而 NVL2 模組則能將兩個超級晶片結合,以協同處理生成式 AI 和語言模型。

「木星」的啟用不僅是技術上的里程碑,更是歐洲在數位主權和全球科技競爭力上的一大步。它將為科學研究、產業創新以及應對氣候變遷等全球性挑戰提供強大的算力支援,預示著一個由超級運算驅動的嶄新時代的來臨。

來源

  • Computer Hoy

  • 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 - Jülich Supercomputing Centre

  • TOP500 List - June 2025

  • Green500 List - June 2025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