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的LIFE NIMBUS計畫在巴塞隆納開創先河,將廢水處理廠的污泥轉化為生質甲烷,為城市大眾運輸注入綠色動力。這項為期五年的開創性計畫,成功驗證了從廢水污泥及電力轉化為氣體(power-to-gas)技術生產生質甲烷的可行性。電力轉化為氣體技術能將過剩的可再生能源轉化為氫氣,進而產生生質甲烷。
該創新製程在由Aigües de Barcelona管理的Baix Llobregat廢水處理廠進行,成功為Transports Metropolitans de Barcelona(TMB)營運的NIMBUS試驗巴士提供生質甲烷燃料。這輛巴士每年行駛超過14,000公里,使用生質甲烷作為燃料,預計每年可減少28噸二氧化碳排放,碳足跡降低超過80%。此舉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循環經濟在城市交通領域應用的有力證明,為都會區的脫碳化樹立了典範。
LIFE NIMBUS計畫的成果在巴塞隆納的最終成果發表會上公布,強調其作為城市車隊脫碳化的有效循環解決方案。計畫協調人兼Cetaqua–水科技中心研究員Alessandro Solimeno強調,LIFE NIMBUS成功地從廢水處理殘渣(如消化污泥)中永續生產高品質生質甲烷。「LIFE NIMBUS計畫證明了透過回收廢水處理殘渣,能夠永續生產高品質生質甲烷。」Solimeno表示。
此計畫由歐洲LIFE計畫共同資助,並由Cetaqua協調,參與單位包括Aigües de Barcelona、TMB及巴塞隆納自治大學(UAB)。LIFE NIMBUS計畫為未來在廢水處理廠擴大生質甲烷生產規模奠定了基礎。Aigües de Barcelona的創新總監Joana Tobella指出,這類創新計畫對於建立利害關係者的信心及爭取大規模實施的支持至關重要。
此外,LIFE NIMBUS計畫與西班牙於2022年批准的《生質氣體發展路線圖》高度契合。該路線圖旨在識別再生氣體發展的挑戰與機會,並規劃至2030年將國家產量翻四倍。西班牙的生質甲烷產業正逐步發展,截至2024年3月,已有13座生質甲烷廠,主要來自農業和工業設施,年產量約0.5 TWh。西班牙目標至2030年將生質氣體產量提升至每年20 TWh,並獲得歐盟「下一代」基金的支持。這項計畫不僅展現了循環經濟在城市交通中的巨大潛力,也為其他都會區的脫碳化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西班牙的《生質氣體發展路線圖》預計到2030年,生質甲烷在天然氣網絡的消耗量將佔1%。在運輸領域,生質甲烷的應用將有助於實現國家綜合能源與氣體計畫(PNIEC)的目標,即到2030年運輸領域的再生能源佔比達到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