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新聞
Logo

通知中心

沒有訊息!

通知中心

沒有訊息!

分類

    • •所有 “科技” 子分類
    • •人工智慧
    • •汽車
    • •小工具
    • •互聯網
    • •太空
    • •新能源
    • •所有 “科學” 子分類
    • •物理與化學
    • •太陽
    • •醫學與生物學
    •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 •歷史與考古學
    • •量子物理學
    • •遺傳學
    • •所有 “行星” 子分類
    • •海洋
    • •動物
    • •發現
    • •植物
    • •不尋常現象
    • •天氣與生態
    • •南極洲
    • •所有 “社會” 子分類
    • •音樂
    • •記錄
    • •藝術
    • •建築學
    • •八卦
    • •披露
    • •電影
    • •時尚
    • •食物
    • •所有 “金錢” 子分類
    • •稅收
    • •拍賣
    • •銀行和貨幣
    • •娛樂圈
    • •加密貨幣
    • •股市
    • •公司
    • •所有 “世界事件” 子分類
    • •摘要
    • •突發新聞
    • •國際組織
    • •峰會會議
    • •即將舉行的全球事件
    • •特朗普 美國
    • •所有 “人類” 子分類
    • •喵
    • •意識
    • •設計
    • •青年
    • •心理學
    • •教育
    • •旅行
    • •語言

關注我們

  • •科技
  • •科學
  • •行星
  • •社會
  • •金錢
  • •世界事件
  • •人類

分享

  • •人工智慧
  • •汽車
  • •小工具
  • •互聯網
  • •太空
  • •新能源
  • 關於我們
  • 使用條款
  • 隱私政策
  • 首頁
  • 科技
  • 人工智慧

新型網路攻擊「提示詞中間人」:AI 工具面臨瀏覽器擴充功能威脅

20:02, 31 七月

编辑者: Veronika Radoslavskaya

網路安全公司 LayerX 近期揭露一種名為「提示詞中間人」(Man-in-the-Prompt)的新型網路攻擊手法,該手法利用瀏覽器擴充功能的漏洞,對 ChatGPT 和 Google Gemini 等 AI 工具構成威脅. 這種攻擊允許惡意行為者透過常見的瀏覽器擴充功能,將有害指令注入到生成式 AI 工具中,可能導致敏感資料外洩.

攻擊原理

「提示詞中間人」攻擊利用了 AI 工具在網頁瀏覽器中的運作方式. 這些工具的提示詞輸入欄位是網頁結構(即文件物件模型,DOM)的一部分. 任何具有基本 DOM 存取權限的瀏覽器擴充功能,即使沒有特殊權限,也能夠讀取或修改使用者在 AI 提示詞中輸入的內容.

LayerX 的研究顯示,攻擊者可以利用惡意或受損的擴充功能來操縱使用者輸入,秘密注入隱藏指令,從 AI 回應中提取敏感資料,甚至誘使 AI 模型洩露機密資訊或執行非預期操作. 這種攻擊尤其對企業內部使用的、客製化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構成威脅,因為這些模型通常處理高度敏感的資訊,例如智慧財產、公司文件和財務資料.

概念驗證攻擊

LayerX 在主要平台上展示了概念驗證攻擊. 在 ChatGPT 中,具有最低限度權限的擴充功能可以注入提示詞,提取 AI 的回應,並從使用者的視圖中移除聊天記錄. 在 Google Gemini 中,攻擊利用了其與 Google Workspace 的整合,即使 Gemini 側邊欄關閉,受損的擴充功能也能夠注入提示詞,以存取和竊取敏感的使用者資料,包括電子郵件和聯絡人.

LayerX 的分析發現,99% 的企業使用至少一個瀏覽器擴充功能,50% 的企業使用超過 10 個擴充功能. 這意味著攻擊者相對容易誘騙目標安裝惡意擴充功能.

防禦措施

LayerX 建議各組織調整其安全策略,以檢查瀏覽器行為. 建議措施包括:

  • 監控 AI 工具中的 DOM 互動,以檢測可疑活動.

  • 根據擴充功能的行為封鎖風險擴充功能.

  • 在瀏覽器層級即時主動防止提示詞篡改和資料外洩.

其他 AI 攻擊趨勢

除了「提示詞中間人」攻擊,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種稱為「任務嵌入提示詞」(Task-in-Prompt,TIP)攻擊的新型攻擊. 這些攻擊將特定任務嵌入到提示詞中,以繞過語言模型中的安全措施.

網路安全公司 Imperva 的研究顯示,針對大型語言模型的攻擊日益頻繁. 此外,Gartner 預測,到 2027 年,超過 40% 的 AI 相關資料外洩事件將源於生成式 AI 在國際邊界上的不當使用. 另有預測指出,到 2028 年,25% 的企業資料外洩將可追溯到 AI 代理濫用.

這些發現強調了在企業環境中整合 AI 工具時,持續保持警惕和加強安全措施的重要性.

來源

  • TecMundo

  • HackRead

  • arXiv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02 八月

水牛城大學研究團隊開發類人觸覺機器人電子紡織品

01 八月

Higgsfield AI 推出 MiniMax Hailuo:一鍵生成影片,無需提示詞

31 七月

xAI 推出 Grok Imagine:AI 文字轉影片工具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新闻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