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艾倫的《西區女孩》:將痛苦昇華為藝術的音樂告白

编辑者: Inna Horoshkina One

英國歌手莉莉·艾倫(Lily Allen)在經歷了長達七年的沉寂之後,於2025年10月24日發行了她的第五張錄音室專輯《西區女孩》(«West End Girl»),標誌著她正式回歸樂壇。這張專輯僅在洛杉磯(Los Angeles)耗時十六天錄製完成,卻成為了她個人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是真相與詩意交織下的產物。艾倫本人將其定義為「自傳式虛構」(autofiction),意指現實與想像融合,用以徹底消化並呈現真實的情感。

專輯的創作始於2024年12月,恰逢她與演員大衛·哈伯(David Harbour)分手的低潮期。艾倫在接受《Perfect magazine》採訪時坦言,整個創作過程是她理解與釋懷情緒的方式——「我沒有選擇逃避痛苦,而是決定將它唱出來。」這張作品的結構猶如一條情感路線圖,引領聽眾從最初的迷茫與質疑,走向最終的豁然開朗與接受。

這張音樂作品充滿了坦誠的懺悔與揭露。歌曲《Tennis》將一個偶然發現的瞬間——在伴侶手機中發現的訊息——轉化為內心覺醒的象徵,代表著邁向自由的起點。隨後的《Madeline》和《Pussy Palace》則延續了這個敘事線索,深入探討了自我認同、女性尊嚴以及身體自主權等議題。而在《Sleepwalking》中,則流淌著深夜獨處的寒意,以及「煤氣燈操縱」(gaslighting)的意象,反映了關係中精神上的失調與錯位。

作為專輯的點睛之筆,同名主打歌《West End Girl》揭示了更深層次的個人經歷。莉莉在歌中唱述了她為了丈夫搬到紐約(New York)的生活,親密關係的逐漸消逝,以及最終回到倫敦(London)並在西區(West End)獲得角色的轉折。她將2023年與丈夫為《Architectural Digest》雜誌拍攝的家居導覽片段,變成了這個時代終結的配樂。她沉痛地表示:「當我再次成為我自己時,他就不再看見我了。」

專輯發行後,這位歌手毫不諱言地談及伴隨分手過程而來的「羞恥感與屈辱感」。她承認為了重新建立內在平衡,她尋求了心理上的專業支持。

艾倫藉由這張專輯傳達了強烈的自我肯定訊息。她強調:「這張專輯既不是報復,也不是單純的回憶錄。它是對自己說:我依然存在(I still EXIST)的一種方式。」

《西區女孩》遠遠超越了一張關於情變的專輯。它是一種在毀滅之後進行創造的行動。莉莉·艾倫將個人危機轉化為藝術的煉金術——把痛苦轉化為清晰,將脆弱昇華為力量。在每一個音符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在失去的寂靜之後,總會誕生出一個嶄新的聲音。

來源

  • HuffPost UK

  • TheWrap

  • E! Online

  • Capital FM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