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羅蘭·塞科(Roland Sejko)執導的紀錄片《Film di Stato》(國家電影),已於2025年備受矚目的伊赫拉瓦國際紀錄片影展(Jihlav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上隆重亮相。這部全長78分鐘的影片,在Luce Cinecittà的支援下完成製作(該機構預計於明年春天在義大利戲院發行此片),對阿爾巴尼亞在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鐵腕統治下的四十年歲月,進行了一次深刻且完全非語言的影像探討。該片刻意摒棄了傳統的旁白或畫外音,完全依賴於精心的剪輯與聲音設計,來描繪這個國家從戰後時期直至共產主義體系崩解的歷史軌跡。
塞科以其將歷史檔案素材轉化為引人入勝的影像詩篇而聞名。令人驚嘆的是,他所使用的素材完全來自於當時政權本身為宣傳目的而製作的官方影片。這種獨特的處理方式,讓觀眾不僅僅是旁觀歷史,更能親身感受那個時代的社會期待與情緒節奏——從群眾集體團結的瞬間,到圍繞領導人那種令人窒息的、被壓抑的沉默。評論家指出,這種方法迫使檔案本身不再只是記錄歷史,而是積極地建構歷史,隨後再透過塞科的獨特視角,無意中揭露了其自身所製造的虛假現實。
導演的目標並非僅僅展示宣傳內容。透過精密的剪輯與聲音處理,塞科成功地建構出一個與原始影像所欲傳達的既定意義相悖的敘事。他巧妙地挖掘出隱藏在畫面中的細微裂痕與潛在信號,從而提供了一種對歷史事件的另類解讀。在當今資訊洪流不斷試圖形塑我們現實認知的時代,這種對權力自我歌頌機制進行的解剖顯得尤為迫切。能夠看清歷史權力機器如何精心打造自身形象的能力,成為我們辨識現代媒體空間中潛在操縱行為的關鍵。
《國家電影》不僅僅是對阿爾巴尼亞獨裁統治的回顧;它更是一項針對權力普遍盲點的深入研究。權力在追求自我美化的過程中,反而無意間留下了證明其內在空虛的文獻證據。這部作品先前已在威尼斯影展(Venice Film Festival)的「作者之日」(Giornate degli Autori)單元獲得高度讚譽,並獲選為伊赫拉瓦影展「Opus Bonum」主競賽單元的開幕影片。這項殊榮進一步鞏固了羅蘭·塞科作為義大利頂尖紀錄片遺產與檔案素材處理大師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