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紀錄片《我還不是我想要的樣子》角逐2026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

编辑者: Anulyazolotko Anulyazolotko

捷克共和國已選定由克拉拉·塔索夫斯卡(Klára Tasovská)執導的紀錄片《我還不是我想要的樣子》(I'm Not Everything I Want to Be),代表該國角逐第98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國際影片獎項。這部電影深入描繪了攝影師莉布莎·雅科夫亞科娃(Libuše Jarcovjáková)的人生與創作,特別是她於1980年代共產主義統治下的布拉格地下LGBTQ+社群的紀實。這項提名標誌著捷克電影界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這是捷克電影學院首次將紀錄片送往奧斯卡競逐此獎項。

《我還不是我想要的樣子》透過雅科夫亞科娃的日記與數千張底片,細膩地呈現了她獨特的人生軌跡。電影不僅捕捉了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社會的隱晦角落,也記錄了她逃往西柏林以及在異鄉的創作歷程。雅科夫亞科娃的作品以其真實、個人化且不加修飾的風格著稱,她對社會邊緣群體和地下文化的關注,為那個時代的捷克社會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視角。她的攝影風格常被拿來與南·戈爾丁(Nan Goldin)相提並論,同樣展現了對生活真實面貌的深刻洞察與勇氣。

這部紀錄片自2024年在柏林影展首映以來,已在國際影壇獲得廣泛讚譽,並贏得多項殊榮,包括在捷克國內獲得捷克雄獅獎最佳紀錄片獎,以及在加拿大新電影節(Festival du nouveau cinéma)贏得創新獎和最佳LGBTQ+相關電影獎。這些肯定不僅彰顯了電影的藝術價值,也預示了其在國際舞台上的潛力。電影的選拔過程也引發了業界的討論,採用了新的兩輪投票機制,展現了電影學院在評選過程中的嚴謹與創新。

奧斯卡金像獎的入圍名單預計於2025年12月中旬公布,最終提名名單則在2026年1月揭曉,頒獎典禮將於2026年3月15日舉行。透過《我還不是我想要的樣子》,觀眾得以一窺在壓抑的時代背景下,個體如何尋求自我表達與自由,以及藝術如何成為連結過去與現在、理解人性深層渴望的橋樑。這部電影不僅是對一位藝術家生涯的回顧,更是對時代變遷中個人堅韌精神的頌揚,為觀眾帶來深刻的啟發與共鳴。

來源

  • Radio Prague International

  • I'm Not Everything I Want to Be - Wikipedia

  • Broken Voices - Wikipedia

  • List of submissions to the 98th Academy Awards for 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 - Wikipedia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