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紀錄片《赫爾辛基效應》(The Helsinki Effect)已獲提名角逐2025年北歐理事會電影獎。這部由Arthur Franck執導及編寫的電影,於2025年2月21日在芬蘭上映,並以其創新的敘事手法和對冷戰歷史的深入剖析獲得廣泛讚譽。
《赫爾辛基效應》聚焦於1975年在赫爾辛基舉行的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CSCE)。該片巧妙運用大量歷史檔案資料,並結合人工智能(AI)生成語音模擬技術,重現了當時如 Leonid Brezhnev 和 Henry Kissinger 等領導人之間不為人知的秘密高層對話。這種運用AI技術重現歷史場景的方式,為紀錄片製作開闢了新的可能性,讓觀眾得以更身臨其境地體驗歷史時刻,同時也引發了關於AI在歷史敘事中角色的討論。
北歐理事會電影獎旨在表彰具有藝術高度的北歐合拍長片。本屆的獲獎者將於2025年10月21日揭曉。《赫爾辛基效應》的製片人Sandra Enkvist對獲得提名表示欣喜,她強調了該片的時代意義及其激發當前國際關係討論的能力。
赫爾辛基會議,又稱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於1975年8月1日在芬蘭赫爾辛基簽署了《赫爾辛基宣言》,這是一項由35個國家參與的協議,標誌著冷戰時期東西方關係緩和的重要里程碑。該協議涵蓋了歐洲安全、經濟和環境合作以及人權等關鍵領域,為後來的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奠定了基礎。儘管《赫爾辛基宣言》本身不具法律約束力,但其對人權的承諾,特別是關於思想、良心、宗教或信仰自由的條款,對當時東歐的異議人士產生了深遠影響,並在後來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赫爾辛基效應》的提名不僅是對電影藝術成就的肯定,也突顯了歷史紀錄片在當代社會中引發對話和反思的重要性。透過創新的技術和深刻的歷史洞察,該片預計將激發國際社會對過往歷史事件及其對當前世界格局影響的廣泛關注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