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蕾妮·里芬斯塔尔》深入探討納粹電影製作人的爭議性遺產

编辑者: Anulyazolotko Anulyazolotko

由安德烈斯·維爾執導的紀錄片《蕾妮·里芬斯塔尔》於2024年在威尼斯影展首映,並榮獲電影與藝術獎,該片深入探討了德國電影製作人蕾妮·里芬斯塔尔與納粹政權之間複雜的關係。里芬斯塔爾以《意志的勝利》等宣傳電影聞名,是阿道夫·希特勒的親密夥伴。她逝世後,其包含家庭電影和個人信件的龐大檔案由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收購,為後世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這部紀錄片透過檢視里芬斯塔爾聲稱對納粹暴行毫不知情的說法,並將其與檔案影像和訪談進行對比,揭示了其爭議性的過去。其中一個引人注目的片段,是里芬斯塔爾與反納粹活動家艾爾弗里德·克雷奇默的對話,克雷奇默對里芬斯塔爾所謂的「不知情」表示懷疑。維爾的電影進一步探究了里芬斯塔爾可能涉及猶太平民死亡的事件。儘管她聲稱目睹了在波蘭的一次處決,但有證據表明,她當時要求將正在附近工作的猶太工人「移走」,此舉可能被解讀為開槍射殺的命令,進而導致了他們的死亡。

紀錄片強調了里芬斯塔爾作品的教育價值及其電影技巧的持久影響力。維爾將里芬斯塔爾的宣傳手法與當代分裂性的政治言論進行了類比,認為這部電影是對當前社會的一種警示。里芬斯塔爾的電影,特別是《意志的勝利》和《奧林匹亞》,以其精心編排的身體崇拜和對優越、勝利者的頌揚而聞名,同時也展現了對不完美和軟弱的蔑視。這些作品不僅在藝術上具有開創性,例如運用了創新的運鏡技術,如軌道攝影(現稱移動鏡頭),更在推廣納粹意識形態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儘管里芬斯塔爾在戰後試圖將自己與納粹政權的罪惡劃清界線,並聲稱自己僅是追求藝術,但她的作品及其與納粹高層的關係,使她成為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人物之一。她的檔案,包含七千盒的劇本、信件、筆記、電影片段、照片、家庭錄影帶、錄音帶和回憶錄草稿,現由普魯士文化遺產基金會管理,並正進行數位化和編目工作,以供學術研究和公眾查閱。

《蕾妮·里芬斯塔尔》不僅是對一位電影製作人過去的審視,更是對藝術與政治界線、以及歷史敘事如何被建構和重塑的深刻反思。這部電影提醒我們,即使在藝術的表象之下,也可能隱藏著對現實的複雜影響,以及對後世的警示意義。

來源

  • infobae

  • WYPR

  • KPBS Public Media

  • Roger Ebert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