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隸屬於迅銷集團 Fast Retailing 旗下)近年來已成為全球服飾零售業成長的關鍵驅動力之一。這家日本品牌已連續四年創下破紀錄的利潤,並正準備迎接又一個突破性的年度。在過去的 12 個月裡,Uniqlo 的淨利潤再次增長了 16%,達到 37 億美元。儘管其銷售額目前仍落後於兩大快時尚巨頭 H&M 和 Zara,但 Uniqlo 在增長速度上卻遙遙領先。它是唯一一家能在如此高層次上競爭的亞洲企業,其銷售業績甚至超越了 Gap、Lululemon 和 PVH Corp. 等知名品牌。
Uniqlo 的核心策略是提供高功能性的大眾基礎商品(即 LifeWear 概念),同時積極向海外市場擴張,並持續進行設計師聯名合作。
Uniqlo 並不將自己定位為一個追逐潮流的快時尚品牌,而是專注於提供基礎服飾,強調產品的品質、面料的技術含量以及實用性。這種差異化定位使其需求穩定,不受季節性時尚熱潮的波動影響。
迅銷集團持續投入資源於面料設計、標準化生產流程以及物流體系,這使得集團能夠有效降低成本,並迅速擴大成功產品的生產規模。
透過在北美、歐洲和中國等地區的積極拓展,以及鞏固其在亞洲市場的既有地位,Uniqlo 實現了規模經濟效益。在 Uniqlo 進入的市場中,銷售額均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這正是該集團整體表現令人矚目的原因。
品牌與知名設計師(例如 JW Anderson 等)推出的聯名系列和設計師產品線,不僅提升了 Uniqlo 的品牌聲望,同時也吸引了新的消費群體,但並未因此流失其原有的基礎客戶。
相較於大眾市場(mass market)和奢侈品(luxury goods),Uniqlo 巧妙地佔據了「中間地帶」:它的品質優於許多平價品牌,但價格卻遠低於高端品牌。這種定價策略在經濟不確定時期尤為奏效。
Uniqlo 並未選擇與競爭對手正面交鋒,試圖在對方的優勢領域一較高下。例如,Zara 在快時尚和「快速反應」系列方面幾乎無人能敵,而 Uniqlo 則專注於創造經久不衰的基礎爆款,並投資於面料技術。這為其在基礎品類上帶來了穩定性和更高的利潤空間。H&M 在大眾市場佔有強勢地位,但 Uniqlo 則將重點放在產品的技術和基礎商品的品質上,這使其有機會在「物有所值」(value for money)的細分市場中爭取更大的份額。
讓 Uniqlo 能夠引領產業步伐的關鍵要素,在於其「LifeWear」哲學——創造能改善人們日常生活的服飾。該公司堅信:「我們有信心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徹底改變服裝的概念,並發起一場運動,將 LifeWear 確立為新的世界標準。」這一概念反映出,現代消費者在衣櫥中更看重實用性和可靠性,而非轉瞬即逝的時尚。分析師指出,Uniqlo 的商業帝國建立在品質的可預測性和持續性之上,這與那些依賴超快速系列更替的模式截然不同。近年來,迅銷集團也加強了對永續發展和更負責任生產的關注,這對於吸引新一代有意識的消費者至關重要。
還有哪些因素助長了 Uniqlo 的雄心壯志?
焦點轉向亞洲市場。分析師觀察到,亞洲品牌和市場在全球時尚界中的影響力正在增長,不僅作為製造基地,同時也是設計和消費中心。這為像 Uniqlo 這樣源自亞洲、且深諳本土偏好的公司提供了額外的發展動力。
對利潤率和供應鏈的壓力。Uniqlo 龐大的採購規模和優化的物流模式,提高了小型零售商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Uniqlo 的增長也加劇了對生產能力和原材料的競爭。
消費者期望的轉變。市場對功能性、耐用基礎款服飾(實用主義、「智能」服飾)的需求正在增強,而奢侈品的地位則有所削弱。
在上世紀 80 年代,未來的億萬富翁柳井正(Tadashi Yanai),這位擁有政治學學位、曾是嬉皮士的年輕人,打算將家族企業經營得一塌糊塗,好讓父母將他開除。他當時是否曾預見,幾十年後,他的公司不僅僅是製造服裝,而是將在全球巨大的時尚市場中主導一種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