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產業正經歷一場深刻的轉變,朝向更廣泛的包容性與多元性邁進,「無礙設計」(Body Inclusive Design)的概念應運而生,旨在讓所有體型、尺寸和生活狀態的人們都能享有時尚的樂趣。這股浪潮不僅僅是尺寸的擴展,更是對人類身體全光譜的擁抱,而身體自愛運動(body positivity movement)的興起,更是為挑戰僵化的美麗標準鋪平了道路。
在無礙設計的範疇中,為身心障礙者量身打造的「適應性時尚」(Adaptive fashion)扮演著關鍵角色。從歷史上看,適應性時尚運動始於1950年代,由海倫·庫克曼(Helen Cookman)等先驅者開創,他們設計服裝以支持身心障礙者的獨立性。歐洲有超過1.3億人口面臨不同程度的障礙,據估計,全球約有13億人患有身心障礙,適應性服飾不僅滿足了功能性需求,更兼顧了風格與美感。Nike和Adidas等運動品牌已推出適應性鞋款與運動服飾,而Zalando更與Ottobock合作,為義肢使用者和輪椅使用者打造專屬系列。這顯示出,時尚界正積極回應不同群體的需求,讓穿搭不再是種負擔,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各大時尚品牌也日益重視包容性設計的重要性。Tommy Hilfiger Adaptive早於2016年便推出採用磁扣設計和適合輪椅使用者的剪裁的系列。像IZ Adaptive、Auf Augenhöhe和Unhidden等先驅品牌,持續研發兼具時尚感與道德的解決方案。Unhidden的創辦人Victoria Jenkins更成為包容性設計的堅定倡導者,並與Primark合作推出多個系列的適應性服飾,讓更多人能輕鬆購得合適的服裝。
技術創新在適應性時尚的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磁性扣件和觸感友善的布料成為包容性設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確保舒適性、可及性和獨立性。磁性扣件為手部靈巧度有限的人提供了易於使用的解決方案,取代了傳統的鈕扣和拉鍊。觸感友善的布料,例如無縫結構和超柔軟材料,可減少對感官敏感人群的刺激。此外,3D列印和人工智慧(AI)正在徹底改變個人化適應性服裝的創造。3D列印可以創造出完美符合個人獨特需求的組件和服裝,而AI則分析身體數據以優化設計的外觀和活動便利性。這些技術使得服裝能夠完美貼合,提供舒適性和功能性,這對於身體比例不標準或有特殊需求的人來說尤為重要。智慧紡織材料的創新也有助於開發能夠調節體溫和監測生命體徵的布料,從而提高舒適度和健康意識。
適應性時尚的市場潛力巨大,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的規模。據預測,到2023年,美國市場將達到548億美元。另有估計顯示,2023年美國適應性服裝市場為45.4億美元。然而,其他預測估計全球適應性服裝市場在2022年約為12.59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21.17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6.7%),或到2027年達到3.76億美元(複合年增長率4.3%)。這不僅僅是服飾的改變,更是對社會價值觀的體現,讓每個人都能自信地表達自我,不受身體限制的束縛。時尚的未來,在於擁抱每一個獨特的個體,讓美麗與功能並存,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更公平、更具包容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