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界權威媒體集團 Condé Nast,旗下擁有《Vogue》、《The New Yorker》、《Vanity Fair》和《GQ》等知名刊物,已正式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一項重大政策變革,禁止在其所有編輯內容和廣告中使用新的動物毛皮。這項即時生效的政策調整,標誌著時尚界邁向更具道德意識的未來。此決策是回應「終止毛皮貿易聯盟」(Coalition to Abolish Fur Trade, CAFT)長達九個月的持續倡議,該聯盟採取了包括示威和抵制雜誌活動等多種策略,成功推動了這項變革。 Condé Nast 的此舉反映了時尚產業自 2010 年代以來,便已開始逐步淘汰真實毛皮的廣泛趨勢。2021 年,《Elle》雜誌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禁止在其所有國際版本中使用毛皮。包括英國、奧地利、義大利、挪威和以色列在內的多個國家,以及加利福尼亞州,都已實施了禁止毛皮養殖或銷售新毛皮製品的禁令。許多奢侈品牌,如 Gucci、Prada、Versace、Canada Goose、Net-a-Porter、Neiman Marcus、Michael Kors 等,早已陸續宣布停止使用動物毛皮。然而,近年來以仿毛皮形式出現的毛皮魅力有所回歸,例如在 TikTok 等社群媒體平台上,在 2024 年「黑幫妻子」美學風格的興起,顯示出人們對毛皮質感仍保有一定程度的迷戀。
歷史上,毛皮一直是地位與財富的象徵,其淵源可追溯至古代文明。到了 20 世紀,毛皮大衣與配飾被譽為「毛皮時尚的黃金時代」,成為權勢與明星魅力的標誌。然而,自 1960 年代起,隨著精緻的仿毛皮替代品的出現,為消費者提供了更易取得且更符合道德的選擇。現代紡織技術的進步,使得當今的仿毛皮在視覺和觸感上,幾乎與真毛皮難以區分。
真實毛皮生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研究指出,生產一公斤貂皮的碳足跡,遠高於棉或壓克力纖維。具體而言,生產一公斤貂皮的碳排放量約為 130 至 140 公斤,而仿毛皮僅為 6 至 7 公斤。真實毛皮的生產過程,包括飼料運輸、動物排泄物處理、能源消耗以及有毒化學品的使用,對土壤和水源都可能造成嚴重破壞。據估計,每公斤貂皮的生產會產生約 563 公斤的飼料需求,其對環境的影響,在土壤和水污染、土地使用等方面,比其他紡織品高出 2 至 28 倍。此外,毛皮鞣製過程常涉及有毒化學物質,對環境造成污染。
根據世界動物保護組織的數據,全球毛皮生產正在減少,因為越來越多的政府、設計師、品牌和消費者拒絕使用它。
隨著對道德和環境問題意識的提升,產業的轉變已成必然。Condé Nast 作為時尚界的龍頭媒體,其具影響力的立場預計將進一步塑造消費者觀念,並鼓勵全球時尚產業朝向更永續、更富同情心的選擇邁進。這項政策的實施,不僅是 Condé Nast 價值觀的體現,更是對一個更負責任時尚未來的重要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