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項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進行的研究顯示,太陽活動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顯著增強,這與先前預期太陽將進入長期低活動期的說法大相逕庭。這項發表於2025年9月初《天文物理學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的研究指出,太陽正「緩慢甦醒」,扭轉了自1980年代以來觀察到的活動下降趨勢。
領導這項研究的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PL)空間等離子體物理學家傑米·賈辛斯基(Jamie Jasinski)對這一趨勢的反轉表示驚訝。此前所有跡象都表明太陽將進入一個長期的低活動階段。然而,自2008年以來,研究人員觀察到太陽行為逐漸增強,這預示著太空天氣事件,如太陽風暴、太陽閃焰和日冕物質拋射將會增加。NASA警告,這些變化可能直接影響太空飛行器的運作和太空人的安全。此外,太空天氣也會影響地球上的日常活動,可能衝擊電網、全球定位系統(GPS)和無線電通訊。
太陽活動通常遵循一個約11年的週期,經歷高峰與低谷。地球目前正處於太陽週期25,該週期始於2019年12月。相較之下,前一個週期,即太陽週期24,是百年來最弱的一個週期。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預計,太陽週期26將在2029年1月至2032年12月之間開始。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以來,太陽風的速度增加了約6%,密度增加了約26%,溫度增加了約29%,熱壓力增加了約45%,顯示出太陽活動的確在增強。
這次太陽活動的意外回升,凸顯了太陽行為的動態本質及其對太空和地球技術的潛在影響。自1980年代以來,太陽活動持續下降,至2008年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低點,當時科學家預測太陽將進入一個歷史性的低活動期。然而,自2008年起,太陽風、磁場強度和太陽黑子數量均呈現上升趨勢,這與先前的預測形成了鮮明對比。這種轉變也引發了對驅動太陽磁場機制的進一步探討。過去的歷史記錄顯示,太陽活動具有不可預測性,例如1645年至1715年的「蒙德極小期」和1790年至1830年的「達爾文極小期」,這些時期都伴隨著異常寒冷的氣候。這次太陽活動的增強,也意味著未來幾十年可能會有更多極端的太空天氣事件發生,這對依賴衛星和無線電通訊的現代科技社會構成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