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帕克太陽偵測器(Parker Solar Probe)於2025年9月15日成功完成了其第25次太陽近距離飛掠任務,再次達到每小時43萬英里的驚人速度,並深入到距離太陽表面380萬英里的極近距離。這次任務不僅是該探測器運行軌道上的又一項重要里程碑,更為科學家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得以從太陽日冕內部收集獨特的數據,以深入理解太陽風的形成機制及其加速過程。
帕克太陽偵測器自2018年發射以來,一直是NASA「與恆星共存」計畫的核心部分,旨在探索影響地球生命與社會的太陽-地球系統的各個面向。此次飛掠的數據自2025年9月23日開始傳輸回地球,這些寶貴的觀測結果對於理解太陽風的動態以及太陽進入其11年週期中更活躍階段時的活動至關重要。太陽活動的增強,例如太陽閃焰和日冕物質拋射(CMEs),是引發太空天氣事件的主要原因,這些事件可能對衛星、太空人、航空旅行乃至地球的電網構成威脅。
此次任務的科學目標是追蹤能量流動,以了解太陽日冕的加熱機制以及太陽風的加速過程。太陽風是從太陽最外層大氣——日冕——釋放出的帶電粒子流,主要由電子、質子和阿爾法粒子組成,並攜帶著太陽的磁場進入太空,形成行星際磁場。隨著太陽進入活躍期,太陽風的行為變得更加複雜和多變,這使得帕克太陽偵測器的觀測尤為關鍵。
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Johns Hopkins Applied Physics Laboratory)負責管理和建造的帕克太陽偵測器,在極端的環境下持續運作,其先進的科學儀器能夠在極端高溫和輻射條件下收集數據。這次第25次的飛掠,作為在該距離和速度下的第四次近距離接觸,使得探測器能夠在太陽進入活躍週期的階段進行無與倫比的太陽風和太陽活動測量。
對太空天氣的深入理解,對於預測和減輕潛在風險至關重要。例如,太陽閃焰釋放的X射線會干擾無線電通訊,而日冕物質拋射可能引發地磁風暴,影響電力系統和衛星運作。帕克太陽偵測器持續不斷的觀測,預計將為我們提供更精確的太空天氣預報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太陽活動帶來的挑戰。NASA目前正在審查該任務未來的飛掠計畫和數據分析,以期進一步推進我們對太陽及其對太陽系影響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