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重力的一秒鐘:假設性重力歸零後果之分析
编辑者: Vera Mo
假設宇宙中的重力場在瞬間完全消失,且僅持續一秒鐘,這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思想實驗,用以評估我們對宇宙基本定律理解的深度。此類探討超越了廣義相對論(OТО)的範疇,因為OТО將重力視為時空幾何的屬性,而非可以隨意開關的獨立作用力。當引力消失時,地球上首先感受到的將是完全的失重狀態。然而,物體並不會立即衝向天花板,而是會因為慣性而維持其當前的運動狀態,這與科幻小說中的情節有所不同。
然而,地球的自轉將帶來顯著的變化。維持物體在圓周軌道上運動的向心力將停止作用。結果是,人與物體將開始沿著地表切線方向移動。在赤道地區,這將導致物體與地面產生微小但可測量的分離——根據 0.034 米/秒² 的向心加速度計算,分離距離約為每秒 1.7 厘米。同時,失去重力負載的地球基礎設施,例如纜繩和彈簧等受壓元件,將經歷應力的瞬間重新分佈,引發微小的震盪。當重力恢復時,這些積累的應力將被釋放,類似於行星尺度的彈性放電。
大氣層通常被引力所束縛,在重力消失時會以壓力波的形式做出反應。由於受到聲速的限制,在一秒鐘內空氣不可能洩漏到太空中。不過,微觀的膨脹將導致振盪和微小的爆發。當重力場恢復時,高精度氣壓計將記錄到這些現象,表現為一次全球性的脈衝。在海洋方面,瞬間解除重力影響(包括月球引力成分)會導致水面短暫地趨於平坦。引力恢復後,將產生難以察覺的波鏈和沿海的駐波(seiches),這些會被驗潮儀(mareographs)記錄下來,但規模遠遠達不到海嘯的程度。
對於衛星群而言,影響在於它們將停止持續的「墜落」,並在重力消失的期間內沿直線移動。這種偏離只會是幾米的距離,導致軌道發生微不足道的變化。在太陽系的尺度上,地球將暫時停止繞太陽彎曲軌道,以其原有的軌道速度沿直線飛行約 30 公里。失去的加速度將導致其軌跡相較於預期路徑僅偏離一毫米,這對軌道穩定性不會構成任何威脅。這種情景的推測性質突顯了與廣義相對論的根本矛盾,因為重力擾動是以光速傳播的,瞬間消除重力將違反能量守恆定律。
總而言之,對於日常生活來說,這個事件將是一次短暫的衝擊,但同時也為計量學提供了無價的數據來源。對於從事軌道工作的工程師而言,這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技術問題。然而,科學界將獲得一個鮮明的例證,證明我們的存在與引力的持續存在息息相關——正如研究人員所指出的,引力本質上是時空本身彎曲的體現。有趣的是,即使在牛頓模型中,引入光速限制來傳遞重力影響,也是區分它與廣義相對論的關鍵點。
來源
ABC Digital
ABC Color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