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深處的微生物之謎:缺氧區如何調控強效溫室氣體一氧化二氮的排放

编辑者: Vera Mo

在廣袤的海洋深處,存在著缺乏氧氣的區域,這些區域正發生著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對地球的氣候平衡至關重要。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孫鑫(Xin Su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揭示,在這些厭氧環境中,海洋微生物會積極地將營養物質轉化為一氧化二氮($ ext{N}_2 ext{O}$)。這種氣體是一種強效的溫室效應媒介,其捕獲熱量的能力約是二氧化碳($ ext{CO}_2$)的300倍,同時它也是破壞臭氧層的元兇之一。

這項研究的成果已於2025年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內容基於在東部熱帶北太平洋進行的為期六週的觀測數據。該發現將科學界的關注焦點,從單純的化學反應轉移到了動態變化的微生物群落上。科學家們確認,產生$ ext{N}_2 ext{O}$的主要驅動力,並非僅是化學因素,而是不同微生物群體之間的激烈競爭。即使是氧氣或營養物質供應的微小波動,都可能導致這種溫室氣體的釋放量出現急劇的跳躍式增長。

為了闡釋這些過程的複雜性,孫鑫研究員巧妙地使用了兩種「小吃店」的比喻。硝酸鹽還原途徑(Nitrate Reduction Pathway)就好比一家設備齊全的麵包店,當硝酸鹽供應充足時,它的效率極高。相較之下,亞硝酸鹽還原途徑(Nitrite Reduction Pathway)則類似於一家專門店,它的運作取決於海洋環境中較為稀少的亞硝酸鹽是否「碰巧游過」。這清楚地突顯了$ ext{N}_2 ext{O}$的排放量與其初始反應物的可用性之間存在直接且關鍵的關聯。

該研究還揭示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現象:氧氣水平的增加並非簡單地「關閉」了$ ext{N}_2 ext{O}$的生產。恰恰相反,富氧環境會導致主導地位的微生物群落發生轉換,由新的群體接手氣體的生成過程。正如孫鑫所指出的,氧氣改變了「掌舵者」。更值得注意的是,若向系統中添加過量的營養物質,反而會幾乎完全抑制氣體的釋放,將那些主要的$ ext{N}_2 ext{O}$生產微生物排擠出去。這種微妙的微生物生態平衡,正是調控氣體排放的關鍵所在。

理解這些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對於建立精確的氣候模型具有首要意義。一氧化二氮作為三種主要人為溫室氣體之一,可以在大氣中存留長達114年。自工業化前水平以來,其濃度已增加了22%。由於洋流與細菌活動的共同作用,海洋中缺氧區域的擴大不僅威脅著海洋生態系統,同時也削弱了海洋吸收$ ext{CO}_2$的能力,從而加劇了全球暖化。將這些微生物動力學納入氣候模型,將使我們能夠更準確地預測人類活動對地球最偏遠角落的影響。

來源

  • Phys.org

  • Phys.org

  •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